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革新篇,具有标注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以其创新性、高效性、智能化和绿色环保等特征,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我所在的江苏为例,智慧农业发展走在前列,但如何将实验室技术广泛落实到田间地头,切实推动智慧要素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前亟待关注的重大课题。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但客观来看也是薄弱环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本任务是通过创新驱动,为农业注入新技术、提供新要素、激发新动能,为此,推进以智慧农业为特征的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然成为因地制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当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区域发展不平衡,数据处理缺乏有效性准确性,不能满足智慧农业精细化生产和管理需求;农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充分,绝大部分应用仅停留在生产环节,不能激发产业链整体潜力;要素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善,科技新农人供给不足,“一主多元”的聚合力尚未形成。为有效解决这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落实:
一是优化农业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夯实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根基。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数据整合力,建立健全农业基础数据收集、传送、分析、应用系统,提高农业数据资源的产出质量和使用效能;完善数据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数据的使用监管和安全保障;加大信息技术、AI技术的应用示范,打造“农技云”“作物云”等省市县三级联动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推动农机应用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绿色智能的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智慧农业对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贡献度和有效性。
二是创建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园区,打造智能装备技术熟化应用新场景。鉴于智能装备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强链补链延链中引领推动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园建设,加大农机装备性能检测、系统测试等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力度,分区域、分品种、分地形打造多维度作业新场景,为新机具性能检测、鉴定和试验示范提供技术与场地支持;强化5G等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为智能装备试验应用提供基础设施的强支撑;以宜机化为首要目的,推进良种良法良田良制与良机深度融合,形成标准化的机械化作业规范和技术模式,配套支撑新装备、新技术推广普及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推动科技新农人量质并举,提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本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蕴含的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质人才”。建议将农机智能装备等智慧农业相关专业纳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范畴,允许享受与农林类专业同等的学费减免和奖补政策,鼓励省部共建,支持相关高校农业工程学科创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智能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农业工程类高职院校增设相关专业适时扩大招生;深化产教融合,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置农机等与智慧农业相关的智能化发展学科专业,优化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支持订单式、定向委培智慧农业实用人才,探索农机实用人才现代学徒制;鼓励“四乡”人群加入智慧农业产业队伍,激励引导“农二代”“机二代”从事智慧农业相关行业,加强从业人员福利制度保障,完善职业晋升发展通道,推动“定向招生、定制培养、定向就业”,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智慧农业,成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苏州市委会副主委、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