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华夏副刊

玉米的声音

王树理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23日   第 12 版)

我们老家祖祖辈辈都把玉米叫做“棒子”,不只是结在秸秆上玉米穗子叫“棒子”,从籽粒到秸秆甚至砍完玉米后的茬子,统统都叫“棒子”。至于山东人也被讪笑为“山东棒子”,和这对玉米土里土气的称谓有没关系呢?我猜想是有的。而且它不是个贬义词,是一个表征了山东人率直、勇敢、不服输的脾气性格的一种褒奖。“棒子”与山东人结伴而生,与人生的酸甜苦辣咸相向而行,不管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大有之年,人们用“金灿灿”“遍地金黄”来形容它的金贵,还是在大灾之年把它称作“救命的金豆子”,还是在大食物观成为当下人畜共用的粮食资源的背景下,“棒子”都是让人敬重的一个粮食作物的当家品种。

植物也是有自己的语言的。从籽粒到胚芽,从嫩苗到秸秆,每一步都有它的饱含深情的语言信息和人耳听得到的发声。种子的声音是说给土壤听的。一粒棒子,播种入土,便在润物无声的睡梦里开始了它的牙牙细语。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一般有三两天就破土出苗了。这个时期嫩苗的语言是有声音的,细微,耐听,宛如呱呱坠地娃儿的第一声啼哭。你听,那立锥般拱出地面的嫩芽,顽强地掀翻盖在头上的土壤,锥体的嫩芽便微笑着展开对称的叶片。那掀开土层的声音,就像娃儿刚从胎盘脱出,旋即展开嫩绿的叶子,如婴儿蹬踹的小腿;“黄疸期”过去了,“棒子”需要在农人的呵护下自己成长。不知是造物主预定的天造地设还是嫩苗生长程序的使然,苗子一拃高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段干旱期,庄户人家都称之为玉米的“壮苗期”。这一阶段,玉米苗子的声音介于呻吟与呐喊之间。地表水迅速下降,人工浇水面临水源、机械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于是,有的发蔫,有的打绺,有的熬不过断奶期,就干脆死掉了;熬过这个断奶期,玉米的好时候就来到了。

一场酣畅淋漓的透地雨水过后,小苗子旺长的声音顷刻间笼罩了整个原野。你听,歘啦,歘啦……一声高过一声,一阵胜似一阵。昨日刚没脚踝,今日高过膝盖。站在地头听听那小苗生蹿的声音,真让人陶醉……

玉米拔节的时刻来到了。暑伏天气正热,旺长的玉米齐刷刷进入拔节期。这才是它颜值最高、生长最快、歌喉最为嘹亮的时刻。此时此刻,玉米最得意的声音就是“咔嚓、咔嚓、咔嚓”,人往田间地头一站,侧耳倾听,宛如正在过龙兵,那咔嚓咔嚓的声音竟像有排山倒海的队伍走过。记得小时候,随父亲在瓜园看瓜,一到夜晚,就爱听周围玉米拔节的声音。当兵之后,在长城脚下军营外面的弹药库站岗,周围全是玉米地,那咔嚓咔嚓声也是不绝于耳。每每听到这种声音,一种长高、长壮、长大的欲念就在血管里奔腾。人与庄稼同理,我觉得自己也长高长大了。

拔节的玉米经历了直指云天的迅速生长,长足了个头,挺直了腰身,由生殖生长为主转向营养生长为主,开始了艰难的孕穗期。孕穗期的玉米不再有前期的咔咔作响,在秸秆的中间部位长出顶着粉红色樱须的棒穗。此时此刻,玉米自身发出的声响并不明显,多数时候它是靠着自然界的微风,轻抚怀里的宝贝,即使赶上恶劣的天象,玉米们也是风大随风,雨大随雨,靠着合理密植的群体优势和每株玉米的母性仁慈,借助大自然的风力,不断发出“唰啦唰啦”的声响,如小夜曲般地吟唱,陪伴果实的梦境和理想。待到金风乍起,秋气渐凉,玉米叶子开始逐渐变黄。此时节,玉米本身的声音不再活跃,变得像一位谦卑的老人,低下头颅,致敬脚下的土地,期待农民的收割。此时此刻,玉米地里除了黄叶之间相互摩擦发出来的声音,就是促织、螽斯之类虫们的嘤嘤低吟。

从胚芽萌动开始,玉米用自己生命的歌喉吟唱了一首又一首生命的歌。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饭碗里金灿灿的一粒粮食,或者大食物链条上的一环,种子是高兴的,农民是高兴的,能够听懂玉米生长过程中发出的音响的人也是高兴的。人们啊,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不仅是对土地的敬重,对农民的敬重,也是对每一粒种子的敬重。万物共生的自然界,呼唤人类的良知,也塑造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品质。不信,你去听听并体味一下玉米生长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4-07-23 王树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255.html 1 玉米的声音 65,25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