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磨西古镇灯火通明,热气腾腾的烧烤店里坐满了品尝当地美食的游客,售卖旅游产品的店家在门口悠闲乘凉,古镇中心红军长征纪念馆前的广场上,跳广场舞的阿姨兴致昂扬,不时有从纪念馆内出来的游客驻足观看。
这座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南部的小镇不仅是茶马古道重镇,还是红军长征期间进入甘孜的第一镇。1935年5月29日晚,已连续三天行军的毛泽东带领队伍到达磨西,夜宿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在这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连夜召开会议,部署了飞夺泸定桥的具体计划,对红军通过大渡河、长征北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史称“磨西会议”。
现在,红军长征纪念馆、毛泽东住地旧址已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暮色渐深之时,依然有游客不时走进纪念馆参观。据海螺沟景区管理委员会文化旅游局局长李毅介绍,为了满足夏季游客们的需求,纪念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半。
红军长征纪念馆分上中下三层展厅四个单元,红军将士们缝满补丁的衣服、穿到断裂的草鞋……基本完整的实物、仿真的故事场景、丰富的图片,展示了1935年5月29日左路先遣团飞夺泸定桥的光辉战绩,也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如今,小镇的人们与海螺沟景区管理委员会正携手走好当下灾后重建的长征路。
2022年9月5日,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磨西镇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纪念馆展厅最后一个单元,“九·五”泸定地震后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让无数游客陷入沉思。
“在地震中,天主教堂、毛泽东住地旧址、磨西老街等都不同程度受损。我们按照抢救性保护的原则进行了全力抢修,做到修旧如旧。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和游客对景区的期待,更是为了百姓们的生活。”李毅说。
磨西老街紧邻毛泽东住地旧址,木制楼阁、青瓦飞檐、石板路流光……重建后的磨西老街依然保留着典型的川西建筑风格,街道两边的店铺已经陆续开张,还有零星的房屋正在修缮。
海螺沟景区管理委员会纪工委书记韩金燕说,“我们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全力保障民生和灾后重建工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镇上的人们大都靠旅游业为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十分重要。预计到今年年底,我们将会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2023年12月12日,受地震影响暂时闭园的海螺沟景区正式恢复开放。作为景区入口和旅游接待基地,震后重生的小镇又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成都人秋萍,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和家人来到磨西镇开办民宿,现在还代理经营着老街的一家精品服饰店。随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她的小店也常常营业至深夜。
“作为地震和灾后重建的亲身经历者,我从开始的心情沉重,到后来信心倍增。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看到了游客对景区的理解支持,看到了百姓为了过好日子不断发力。现在,景区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成提档升级,游客量也逐步提升。”李毅说。
据统计,自海螺沟景区去年12月恢复开放,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利用暑假,海螺沟景区管理委员会专门推出小志愿者活动,吸纳中小学生成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场馆的义务讲解员。“这里生活着十多个少数民族,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李毅说。
地震中,通往海螺沟景区的盘山路被严重损坏,前往景区内几个村庄的生命通道被阻断。救援人员迅速搭起一道钢绳桥,为被困大山的人们架起了希望。这一幕让李毅印象深刻。“这让我回想起红军长征期间强渡大渡河的艰险。多年后,长征精神被世人以不同的形式继续传承。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克服困难、齐心协力把家园建好,把产业恢复好,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是现实需要,更是对红色精神的守望。”李毅说。
如今,毛泽东住地旧址前的毛泽东雕像静静注视着来往游客的瞻仰,古镇的人们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