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为改革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开放促进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改革动力的增强;通过开放推动改革成果不断巩固、拓展和共享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谋划和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科学把握以开放促改革的内在逻辑作为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决定》的重要内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深刻理解开放与改革的辩证关系。《决定》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创新与发展正在成为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新境界的重大主题,开放与改革更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一,开放为改革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纵观人类大历史和世界大竞争,开放推进了全球化大背景的形成、发展和深化,使世界各国得以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外部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为内部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其二,开放促进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改革动力的增强。在推进开放的过程中,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不断冲击并改变传统观念,激发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和挑战。其三,通过开放推动改革成果不断巩固、拓展和共享。通过有序推动开放,改革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从而增强改革信心和动力,促成改革不断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加以谋划和推进。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开放不可能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开放与安全,制定合理的改革开放政策,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改革开放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牢固树立以开放落实改革的思想意识。《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通过扩大开放落实改革举措落地实施,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谋划和推进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注重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推动先进理念、现代技术、管理经验、外部资金与各类生产要素有机融合,进而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具有前导性的新质生产力。以开放落实改革,需要在思想意识上进行深刻转变。一要摒弃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树立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更好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和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二要注重培养本土创新能力,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在各个领域鼓励深入探索和大胆尝试,既要在对外贸易领域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推动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发展,也要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本土产业的竞争力,还要在文化交流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四要注重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既要在开放过程中时刻关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有效措施,也要加强对外来文化的引导和监管,防止不良文化侵蚀和冲击。
积极营造以开放配合改革的浓厚氛围。《决定》指出,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但改革绝不会一帆风顺,尤其需要开放态度、协同理念、配合意识和合作精神,只有积极营造以开放配合改革的浓厚氛围,才能真正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更多新机遇和可能性。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知识,不断拓宽视野、激发创新灵感,配合已经确定的改革方案得到顺利实施并深入进行。二要勇于打破旧有的规则和框架,主动探索新的道路和方法,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缩短探索时间、减少试错成本的同时,提高改革的效率和质量。三要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改革成果共享,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和国际社会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并共同分享改革成果,形成支持改革的系统合力,使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的全社会共同事业。当然,以开放配合改革并不意味着盲目照搬别国经验或做法,既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也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加快完善以开放推动改革的体制机制。《决定》指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开放推动改革就是要通过高水平开放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自贸港衔接国家重大战略的先导作用,以破除阻碍对外开放的制度壁垒为主线,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在规则、制度、管理标准等方面的探索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开放制度环境。二是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网络,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多式联运流转更加顺畅,鼓励贸易方式不断创新,逐步消除产品服务及资源要素跨境流动障碍,提升国际物流对国内贸易和外向型产业的带动作用。三是积极参与世界贸易关联性谈判,顺应国际贸易规则调整变动趋势,厘清国内外体制机制相适应性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推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制度创新,依托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探索陆上贸易规则,提升新型贸易方式的国际影响力。四是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大市场,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国内外各类要素资源自由高效流动,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稳定透明的制度环境,提升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五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成果,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机制,积极参与和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等方式,引领经济体系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作者系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