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民意

面对学校进场打卡运动的要求

大学生: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实习生 李皓彦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杨岚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29日   第 10 版)

小李同学在一所985院校读大学。最近偶然听到小李同学讲起他们的大学生活,令记者沉思。高考前的小李同学,生活规律,夜晚11点的铃声是他进入梦乡的信号,清晨6点的晨曦唤醒他新的一天。但高考后,手机成了他生活中的新主人,晚睡晚起成了常态,黑夜眼前闪烁着忽明忽暗的蓝光。进入大学少了家人的监督后,日常作息更是变得混乱。“虽然学校会熄灯,但是同学们普遍会选择在熄灯后继续玩手机,常常到凌晨。这样的作息其实并不舒服,偶尔在网上刷到运动博主的短视频,也会间接性地激发我改变的斗志,但发现很难。”小李同学说。

大学有对体育运动的要求,小李同学坦言,自己所在学校一学期会硬性要求每位学生到操场跑步刷学生证打卡20次。据小李同学介绍,为了达到运动指标,有人会选择请同学代刷学生证,或者一次选择多个入口打卡,更有甚者用科技手段更改学校后台的打卡次数,各种手段全派上用场。后来学校又进一步升级管理方式,选择刷脸。于是不少女同学手拉手进入操场,晒太阳聊天儿,还有同学则选择了进入操场坐在那里继续读书。也有很多同学选择在期末一周不断进出重复刷卡以图尽快完成任务。

据记者调查,类似情况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就读于四川某211高校的谢同学同样反映,“进入大学之后,经常凌晨两三点钟睡,中午12点多起床,有的室友更离谱,经常打游戏打到早上七八点才睡。”

问到饮食,谢同学说:“上大学之后就很少吃早饭了,主要是感觉学校饭菜不合口味。我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我觉得重油重辣的食物并不代表不健康。”“我不去健身房,感觉每次去健身房都有些害羞不好意思,学校体育打卡一学期要跑100公里,我和同学们都希望能轻松一点。”谢同学说:“目前我所在的学校对安全的宣传不遗余力,但在健康教育方面却十分缺少。”

而来自北京“双一流”高校的大一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健康对他而言至关重要,但学业的压力常常令他颇为焦虑,锻炼时间也受到影响。“我希望学校各学部或学院的计划安排能更加合理,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让学生在学业与体育锻炼之间找到平衡,学校在室内运动场地的供应和预约系统上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小王同学说。小王同学介绍,自己所在的学校在人文关怀上做得很好,会主动听取学生的建议。让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体育课上,老师也强调了体育运动健康的重要性,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运动习惯还没有养成,于是面对学校运动打卡,也常常上演猫捉老鼠的局面。“我们愿意了解更多健康素养知识,我身边也有同学开始学起了八段锦、太极拳,对拔罐、推拿也很感兴趣。大学是走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让将来的生活更受益。”小王同学说。

就几位大学生的自述,本报记者拨通了某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助理的电话。对方颇有些激动:“当代大学生健康素养较差是长期形成和存在的问题。”她坦言,当前在高校的通识课程体系中对于生命健康系列的课程涵盖较少。相当部分高校的健康类课程多为教师根据自己研究方向所开设的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导致零散的课程不成体系,缺乏结构化的系统设计。“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秉持育人为主的观念进行顶层设计,为学生打好健康的底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位有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背景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感慨,就健康教育而言,生病救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多的是疾病预防和生活方式改善。学校需要切实重视起来,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刷手机、熬夜、拖延等不良生活方式,进行专业性的深入的调查了解,协调统筹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体育教学部等多个部门协同配合,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打好底子。比如,有一定的围绕健康生活方式的必修课设计,在此基础上,创造环境和条件,根据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进行课程选修以及实践体验类课程选择。“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全面化,便于其未来的成长发展。也难以被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干扰,保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健康中国,我们需要从这一代大学生抓起抓好,对方强调。

2024-07-29 实习生 李皓彦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杨岚 面对学校进场打卡运动的要求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509.html 1 大学生: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65,50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