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民意

健康中国需要从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抓起

——大学里的运动打卡,不能止于要求

贺春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29日   第 10 版)

从本报记者随机了解到的大学生的运动和生活作息情况以及网络上不断看到的报道来看,当前,相当部分大学生生活方式确实堪忧——健康素养缺乏,运动习惯没有养成,康商低甚至还是康盲。以至于“上厕所导致骨折、打喷嚏至腰椎间盘突出、半夜吃西瓜吃出急性肠胃炎、迟到写检讨被气到心脏疼住院”……难怪网络上关于“脆皮大学生”的话题时不时引发共鸣、走红网络。

健康素养是一个人健康理念、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的综合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着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并着力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明确提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意在更加全面系统地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引导居民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大学教育,对普遍的受教育者而言,是走向社会的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环。大学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将走向社会组建家庭,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人,本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自己家庭甚至家族健康的掌门人,成为社会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也因此,本该是健康素养教育的最重要一站。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关于加强体育教育的要求推动下,不少大学开始重视运动场地的提供、运动打卡考评的要求,但工作方式还欠火候,工作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大学里的健康促进教育还没有受到充分重视,体育运动、心理健康辅导、健康促进教育等多部门还没有形成合力,很多工作还浮在表面、失于零散,比如,一些大学在给大学生提供运动场地、提出运动打卡的要求时,没有将运动意识的提高、运动习惯的培养提上日程。

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来应该是从小培养的孩子们可以受益一生的习惯,到了大学阶段,本已晚矣,更是需要大学补救性地强化。如果这一环还不给力,走向社会,这些年轻人面临成家立业,则不仅难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自然难以成为下一代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样。

有鉴于此,大学颇需要行动起来,从影响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做起,尽快给大学生补上健康生活方式这一课。比如学校的体育教育,要采用多种方式,不仅仅督促更要有陪伴;不仅仅要求,更要有影响;不仅仅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还是那句话,健康是1,其他都是0,人生圆满系于1的稳固。健康中国,要从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教育抓起,从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抓起。

2024-07-29 贺春兰 ——大学里的运动打卡,不能止于要求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511.html 1 健康中国需要从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抓起 65,5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