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华夏副刊

红色文化在代村

王传喜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30日   第 12 版)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代村是沂蒙红色堡垒村,1945年成立党支部,陈毅、粟裕等革命家在代村设立指挥部指挥了鲁南战役,中共赵镈县委、苍山县委曾设在代村,滨海警备旅一团一营三连曾在这里战斗,以不足百人兵力阻击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团,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那时代村民兵连扛着土枪、大刀与他们一起作战,党支部组织村民踊跃支前,有的抬担架、救伤员,有的在后方烙煎饼,冒着枪林弹雨送给养,为作战胜利提供了人民力量。这些红色的基因,为我们干事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色基因是脱贫致富的“强引擎”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制胜法宝。1999年的时候,代村面临“三大难”,村集体欠债380多万元,“还款难”;人地不均、零散经营,“动土难”;民心散、村风乱,“治理难”。

就拿偿还巨额债务这一件事来说,20多年前欠债380多万元,那时候我们“一班人”压力都很大,大半年时间先后出庭了100多次。面对债权人的“围追堵截”,每一次我们都迎难而上,向每一位追债人承诺:“只要村集体欠的债,我们‘新班子’都认。”

记得第一次出庭,债权人语言特别激烈。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分批分期等办法,但是对方拒不让步。但是我不能生气,更不能把矛盾激化。回来后,我就到他家里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用真诚打动他。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我通过先急后缓等方式逐步偿还。那时我也把自己多年在外打拼挣来的钱,先用来还集体的债务,大概用了1年多的时间,逐步还清了。后来我们“一班人”坐在一起聊天就说:“我们干每项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拿出革命战争年代‘当先锋、攻山头’的精神,就一定能够胜利。”

20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由当初的负债380多万元的“脏乱穷差”村,发展到2023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的乡村振兴“领头雁”,这其中离不开红色基因的滋养。

红色基因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

红色基因历久弥新,红色故事催人奋进。在20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始终在不断通过“急难险重”任务锤炼队伍、培育基因、检验初心,让红色基因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

为了代村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和村委班子成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了保证白天工作时间,会议通常安排在早晨和晚上,每天6点的晨会雷打不动。一年干满365天,每年全体人员放假的时间也仅有2个小时,除夕提前1个小时下班,初一推迟1个小时上班,外出考察学习也都是昼夜兼程,一坚持就是20多年。有时候我们为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经常实施“百日会战”,乡亲们经常见到班子成员们,披星戴月、挑灯夜战。

代村人骨子里流淌的红色基因,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得到了充分展现。2019年9号台风利奇玛登陆兰陵县,造成县域范围内多处出现险情。磨山镇燕子河流域附近村庄,洪水倒灌村庄,老百姓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村党委主动向上级请战,在村内、景区、商城也面临险情的情况下,果断派出党员突击队、民兵应急分队,连夜赶赴一线抗洪抢险。随着雨越下越大,燕子河水位快速上涨,冲出近10米决口,洪水向附近花庄村倒灌。党员突击队队长王传海,不顾生命危险第一个跳入水中,历时3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将缺口堵住,保住了大堤,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表现出了代村人不畏艰难,向险而行的精神。

红色基因是新时代支前的“小推车”

革命年代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等等催生了新时代支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发挥“领头雁”作用,先后通过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举措,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资金投入1亿多元。

2020年疫情发生后,代村广大党员群众,争先恐后、踊跃捐款,从党员到群众、从老人到儿童,从驻守国防的现役军人到远在异乡的代村人,再到村域范围内做生意的商户,个个都胸怀大爱,都是好样的。

在代村党群服务中心,捐款人中既有相互牵手的耄耋老人,也有从工地上赶来的工人,还有拿着存钱罐捐零花钱的儿童,更有本就在抗疫一线,利用换班吃饭的时间捐款的一线工作者。在代村老年公寓的一对退休老人,他们听到向湖北灾区捐款的倡议后,第一时间来到捐款现场,将老两口1个月退休工资5000元捐了出来。两名幼儿园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拿着自己的存钱罐交给现场的工作人员。他们将一枚枚硬币倒出来的那一刻,感动了所有人。小朋友稚嫩的声音“武汉加油!”也鼓舞了我们,这些场景令人感动。

疫情期间,村集体捐赠了500多万元,村民自发捐款108万元,累计600多万元,新时代的“支前”精神在代村焕发出了新的光芒。

红色基因是助力强军的“新武器”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70多年前,戴家村连与代村人并肩作战,留下了军民情深同战斗的感人故事。

1946年年底,代村阻击战结束后,这个连队随大部队转战各地,70多年没有联系。后来,我们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2019年找到了他们,这次重逢让我们十分激动,彼此珍惜。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我们与戴家村连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都要到天津慰问,为他们建设戴家村英雄连雕塑、连史馆、强军学习室等阵地,在连队赴朱日和演习时,捐赠了价值10余万元的生活物资,累计投入了100余万元。设立并实施了戴家村优秀传人基金、革新创新基金、连队基础建设基金和定向招引戴家村连优秀退伍军人的“三金一引”工程,鼓励官兵争当强军先锋。

今年4月16日至19日,驻天津某部戴家村连、天津蓟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代表一行12人来到代村寻根溯源,在运粮河戴家村阻击战旧址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我和代村党员干部代表、连队代表说:“戴家村阻击战是党群同心取得的胜利,是军民情深的根源,是‘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的真实写照,大家要用实际行动和成绩告慰先烈。”

红色文化是我们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红色历史,以红色文化教育党员群众,我们建设了村史馆、红色文化一条街,在戴家村阻击战旧址修建了英雄群雕和纪念碑,把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出来,讲出来,让一代代的代村人牢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而更好地凝聚党群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视察山东时强调:“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要坚持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阵地,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用红色旗帜引领人,用红色文化教育人,以此聚民心、增动力、鼓干劲,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24-07-30 王传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571.html 1 红色文化在代村 65,5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