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协商议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建设卓越本科教育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1日   第 04 版)

目前,教师流动性不足、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效率低等机制性问题在高校仍普遍存在。一是受目前高教评价体系、资源渠道等多重因素影响,教师有序流动的强度与范围有限;二是目前国内高校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协同培养、国内学生校际交流等方面离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差距较大,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建立起来。

为此,建议:

以学科建设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有效有序的跨校教师流动机制。在国家层面按照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求,完善高校学科整体布局规划,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高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既有利于部属高校集中优势力量,聚焦重点发展,又为地方高校留下学科发展空间。教育部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高校之间教师流动机制和实施办法,一方面在经费支撑、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办学空间等全方位予以综合调整,另一方面建立不同层次高校间学科转移的机制,可以从高校比较集中、层次比较丰富的城市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以岗位轮换推进教师结构优化,构建符合知识创新传承特征的合理梯队。高校在教师岗位聘任时,应该鼓励年轻人多做高创新高风险的研究,多开设前沿讲座;鼓励有积累的中年教师建立学术团队,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育人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建立有影响力的学术学派;鼓励过了创新高峰期的老教师更多致力于教学一线,特别是鼓励那些年轻时有作为的优秀教师多为本科生上基础课。这些岗位都是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不能厚此薄彼。

以校际联动推进国内学分互认,构建本科人才协同培养创新机制。加快建立国内高校间学分互认机制,让学生在不同高校选修课程,将所修学分计入毕业成绩。一是鼓励高校间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共同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和开展科研活动。二是组织学生跨校交流游学,让学生在不同学校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广阔视野。三是充分利用我国高校地域相对集中的优势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本科生在不同高校有学历拿文凭,为学生的跨校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

2024-08-01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639.html 1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建设卓越本科教育 65,6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