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生态

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晋升世界自然遗产背后

本报记者 高志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2日   第 09 版)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的候鸟集群 张晓龙 摄

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日前受到世界瞩目,因为她有了一个世界级新身份——世界自然遗产。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提名地之一成功入选。

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位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位于正在创建的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内,‌是一个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它的成功入选,‌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规划面积为879.88平方千米,‌包括黄河入海口及周边滩涂湿地。‌这一地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上候鸟的重要栖身地,‌为数千万只水鸟提供了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之一。‌”山东省东营市原政协主席于树健告诉记者,该地区的成功申遗是候鸟迁飞区申报世界遗产的杰出范例,它也是山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1992年,黄河三角洲建立保护区。建区之初,这里的鸟类只有187种左右。经过多年修复和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已经增加到373种,其中有38种水鸟的种群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众多珍稀鸟类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连续两年东方白鹳繁殖数均超过450只,黑嘴鸥繁殖数稳定在1万余只,丹顶鹤2022-2023年度越冬数量达到389只。由于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这里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申遗,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地域区位优势,可填补目前世界自然遗产地中该类型的空白。”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负责人周立城表示。

黄河三角洲拥有中国最美湿地的称号,具有陆地、海洋兼有的特殊湿地生态和景观系统,其独特的“河海交汇”是世界海岸带中非常稀少的自然奇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片生机勃勃的大河之洲,曾经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是淡水资源先天不足,年均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遇到黄河断流的年份,便会面临湿地面积萎缩、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威胁。

自2002年起,保护区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湿地恢复和生态补水工程,建成科学生态补水体系,恢复黄河与海洋的水文连通。近年来,针对东方白鹳、黑嘴鸥、丹顶鹤等不同鸟类特点,保护区更打造繁殖岛、人工招引巢等“居所”,为生物栖息繁育营造舒适安稳的生态环境。目前,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植被已分别增至1632种、685种。

除了大规模修复工程外,建章立制也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和法律支撑。2023年,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山东省也由点到面建立起黄河保护法配套法规体系;并积极探索多部门协同执法途径,‌以确保这一自然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管理。‌

此外,当地强化科技支撑,‌争取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支持,‌成立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构建完善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了定位观测站和观测样区,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如今,只要轻击鼠标,便可完成湿地水文、土壤、气象等实时监测数据的调取与分析,散布在保护区内各类鸟儿的实时动态也随之跃进方寸屏幕之间。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此次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是对东营黄河口湿地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莫大肯定。未来,这片湿地必将更加富有生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必将更加生动!

2024-08-02 本报记者 高志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716.html 1 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晋升世界自然遗产背后 65,71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