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生态

世界级“生态名片”诞生记

吕东浩 刘智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2日   第 09 版)

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大连乃至东北地区诞生第一项世界自然遗产。

这张世界级“生态名片”,得之不易。

总面积1909.35公顷的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所在区域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1993年被首批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突出价值。”据介绍,老铁山为迁徙猛禽提供了足量的食物和渤海海峡最短飞越路线,成为大量猛禽南迁越冬的首选路线,被誉为“鸟栈”。蛇岛是近2万条蛇岛蝮(中国特有种)的唯一栖息地,蛇岛蝮仅以每年春秋迁徙经过蛇岛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为食,构成了特殊的岛屿生态系统。同时,蛇岛也是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黄嘴白鹭为代表的珍稀水鸟繁殖地。

旅顺口区政协常委张旭曾撰文描述蛇岛—老铁山:“见证并亲历了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已经被清晰地看见……”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地处黄渤海之滨的旅顺口区成为东北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主要停栖地。每年秋季,来自西伯利亚、蒙古草原和我国东北的372种、上千万只鸟类飞山越岭途经蛇岛—老铁山,其中包括东方白鹳、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海鸬鹚、凤头蜂鹰、白尾鹞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5种。

老铁山地区还是全球久负盛名的猛禽迁徙中转聚集地,每年有数十万只猛禽经此迁徙,陆续跨越渤海海峡,或沿渤海海岸线南迁。2023年9月22日,老铁山单日记录猛禽7561只,创下了中国内地最高纪录。

然而,千百年来,老铁山地区因鸟而兴,同时也成为捕鸟、贩鸟、食鸟的“胜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捕鸟”甚至成为一个专门工种,由生产队计算工分。因此,自1980年国家级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建立之日起,这里便专门成立护鸟队,加强昼夜巡护,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护鸟行动;联合市自然资源局旅顺口分局、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采取无人机、隐蔽拍摄等科技手段,获取偷猎证据;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爱鸟护鸟氛围……在多方努力下,偷猎野生鸟类现象逐年递减,从最初每年收缴捕鸟网具上万片、数千片,减至百片、十片,直到2022年护鸟季“老铁山鸟栈”首次实现“鸟网清零”,40多年倾心守护终见成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捕鸟人少了,救鸟的人越来越多。”旅顺口区政协委员刘家祥讲到一位市民20余载热心救鸟的故事——

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每年大量候鸟选择在旅顺口停留、休整,但在长途跋涉中,时常有鸟类因伤病而掉队。为此市民杨佳箴自发建起一个野生鸟类救助站,专门用来接收、救治伤病鸟类,帮助它们重返蓝天。久而久之,杨佳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鸟叔”。

“在当地爱鸟护鸟公益群体中,多数人都知道‘鸟叔’。”刘家祥说,杨佳箴现已年近七旬,从1999年建立野生鸟类救助站,每年有100只左右伤病鸟儿被群众发现并送到他这里接受治疗,待鸟儿康复后重返迁徙路。20多年里,杨佳箴先后救治了2000多只伤鸟,其中半数以上是东方白鹳、草原雕、红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将促使我市进一步系统性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等宝贵资源,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大连将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按照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估意见和建议,认真践行世界遗产大会上的保护承诺,不断提高蛇岛—老铁山鸟类栖息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以对国家、民族、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努力传承好、保护好这一宝贵财富。

2024-08-02 吕东浩 刘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717.html 1 世界级“生态名片”诞生记 65,71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