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聚焦

李欣:

用影像助力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阐释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敏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2日   第 11 版)

“我小时候就住在南池子,小学、初中都在中轴线附近,太庙、社稷坛是我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红墙黄瓦、高大宏伟的古建筑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天安门广场每逢节日的欢庆活动更成为我童年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北京古都学会影像专委会主任李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特别激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李欣介绍,20世纪90年代,他在北京电视台工作时,就开始拍摄中轴线上的钟鼓楼、景山、正阳门等遗产地;2004年,他创办了《这里是北京》栏目,第一期节目就是《永定门复建记》;从2018年开始到退休,他一直参与到申遗影像宣传片的制作过程中,用影像记录着申遗的全过程。“正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对中轴线有非常深的感情。”

作为一名文化领域的记者,李欣一直是北京中轴线保护的忠实记录者。他先后用了30年时间,收集了10万多张北京中轴线的相关影像,有底片、有照片、有书籍等,已整理出反映北京中轴线保护和传承的影像近1000小时。

“我正在马不停蹄地进行搜集、整理和把影像数字化的工作。”李欣说。

用影像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2023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张建文在北京召开中轴线申遗利益相关者座谈会。李欣在会上分享了北京中轴线影像对申遗的价值和影像所呈现的北京中轴线与老城的关系。“张建文先生在座谈会上明确表示,这些影像提供了中轴线更加真切的视觉体验。”李欣回忆说。

“12年的申遗之路,我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所以更能体会到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来之不易。”李欣表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北京市乃至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胜利,证明我国的历史文化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在李欣看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如何不偏离申遗文本,多元化解读北京中轴线,多样态地呈现北京中轴线,将是未来北京中轴线文化“活起来”的关键。“对北京中轴线的解读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要把15个遗产构成要素用一条轴线的方式串起来,这是接下来‘活化’应用和宣传推广的一个重点。”

李欣希望通过政府力量加大对北京中轴线的影像拍摄记录,建立北京中轴线影像拍摄、记录、数字档案、研究、转化、传播的全链条机制,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将历史的、近当代的北京中轴线影像转化为适用于多种传播渠道及场景的载体,更好地传播北京中轴线文化。

2024年1月,在政协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李欣在《关于推动中轴线文化价值创新,打造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议》提案中呼吁,东城区应以中轴线文化深度挖掘为抓手,从“故宫以东”品牌打造、旅游产品研发、非遗和老字号传承保护联动等角度,更好地打造中轴线品牌活力。

李欣认为,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阐释,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他建议,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抓手,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动老城更新;将区级、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成果充分结合,形成轻量化的中轴线文创产品线;推动老字号联动,形成文化贯通互补的中轴线老字号文化品牌。

“还可以开发有良好品牌影响力的研学线路或Citywalk线路,不仅包括中轴线上的遗产点,还要与沿线的数十家博物馆、类博物馆联动,将老字号文化、民俗文化等相互衔接,形成研学游、亲子游、高端游等不同类型的中轴线体验线路,助力打造北京独有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李欣进一步建议说。

策 划 李木元 解艳华

视觉设计 赵庆庆

2024-08-02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敏杰 李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724.html 1 用影像助力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阐释 65,7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