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美术

在理想与现实间构建中国画创作和写生的笔墨语言

陈飞翔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2日   第 12 版)

青山有梦 (国画) 陈飞翔 作

中国画中的笔墨表现不仅是一般层面上的绘画技法,而是画家人生体验的深层表达。笔墨技法的表现源于画家的内在精神,画家的文化属性、知识结构、个人经历与生存环境决定了他对作品形式的选择。画家生活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影响着其艺术取向与审美追求,直至作品的形式、语言、风格、面貌的形成。宋元绘画的精华使我获得了充足的滋养,领略了笔法墨韵的多样性与丰富变化,渐悟了笔墨作为语言与创作主体生命品质的内在关联,领悟了中国画的本质和规律,使创作富有精神性、艺术美感的独立性以及“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性;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作品的审美基调——以想象和抒情为前提,在以笔立骨、以墨取韵中造境;在干湿浓淡、开阖聚散中彰显结构、张力与气息;在虚实、疏密、藏露、氤氲之间幻化,体现水墨艺术的浑厚华滋、淋漓酣畅、具象和抽象融合中的视觉美感。

徐复观说:“文化根源的心,不脱离现实;由心而来的理想,必融合于现实现世生活之中。”在创作中我强调的是主观创造,关注的是自然诗意,注重笔墨的质量,构图的灵动,意境的深远。从早期的借景抒情到现在的以情绘景,我始终力求作品富有文化原创的精神性、艺术美感的独立性,既具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动态创造特性。

写生是艺术家获得创作素材、灵感的方式之一,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写生具有重要的地位,写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感受、感知、打草稿的过程,艺术家通过写生,深入自然、汲取灵感。创作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对题材的重复,更不是对照片的复制,而是要走进自然、贴近生活,把对自然和生活的真实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历代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都不同程度地加以继承和发展。石涛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一种不辞辛劳的写生创作态度,艺术家需要多搜集素材,多观察事物,手摹心记,在大自然中不断提炼自己的艺术表现方法,总结艺术规律,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渐提炼自己的艺术语言,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至高境界,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2024-08-02 陈飞翔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727.html 1 在理想与现实间构建中国画创作和写生的笔墨语言 65,72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