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调查研究

向“新” 向“绿” 向未来

——全国政协“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调研综述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8日   第 03 版)

▲ 调研组一行在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科创总部调研

▲ 调研组一行在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把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年度履职重点,开展调查研究。5月6日至5月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率人资环委“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调研组在黑龙江省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赴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深入企业、产业园区、学校、村镇等实地考察,召开多场座谈会,在详细了解黑龙江省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实践与探索的同时,聚焦政策实施的难点堵点,提出精准务实的对策建议,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科技支撑,动力向“新”

“我姓哈,冰城夏都谁都夸,天然湿地来消夏,纳凉避暑顶呱呱;音乐之城美如画,长子尔滨等大家……”初夏的哈尔滨早已褪去银装素裹,到处绿意盎然,但仍然延续着冬日的火爆,松花江畔、中央大街,来自全国的游客漫步其中,感受夏日风情。

哈尔滨是调研组此行的第一站。“共和国长子”也确实让调研组的委员们眼前一亮。

“这个是最先进的传感器、这个是机器人,这都是园区重点推进的产业,除此之外还有人工智能、石墨烯等。”一下飞机,调研组便直奔位于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的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感受“双城”合力的科技魅力。

作为深圳和哈尔滨两个城市共建的产业园区,深哈产业园正在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区。截至目前,园区已引进东软、惠达、工业互联网国家创新中心等数字经济类企业16家,致力打造黑龙江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和哈尔滨新兴产业发展新引擎。

在始建于1951年的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们也见识了大国重器的力量。

“我们在大容量水、火、核电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引水大泵打破国外垄断,1000兆瓦水电机组世界首创,短路试验发电机行业领先。”介绍起自家的成就,哈尔滨电机厂的负责人自豪感十足。

的确,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黑龙江,哈电、哈飞等“国之重器”撑起了国有工业的脊梁,部分产品和技术早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但黑龙江并不止步于此。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地区和黑龙江的发展明确了战略定位、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调研组看来,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而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路上,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来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在调研中,黑龙江的科研实力也让调研组的委员们刮目相看。

在哈尔滨同创普润集团,调研组了解到,公司打破作为制造芯片内部配线的关键材料超高纯金属的国外垄断,填补我国在此领域空白;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我国生产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和大型成套锻压装备的骨干企业之一……

一组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52.4%,历史性超过煤电,今年一季度技改投资增速达到43.9%;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一季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连续三年增长20%,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1.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2.9%。

低碳转型 底色向“绿”

离开凉爽又活力四射的哈尔滨,调研组一行乘火车继续北上,目的地:“鹤城”齐齐哈尔。

“快看窗外,这湿地也太漂亮了!”“这是什么鸟?快拍快拍。”不到两小时的车程,沿途的风光让委员们赞叹不已。

窥一斑可见全豹。

黑龙江的版图上,有绵延千里的大小兴安岭,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6000多个天然湖泊、330多个自然保护地,是500多种野生动物、2100多种野生植物繁衍生长的北方家园;森林面积20.1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三位,国际重要湿地1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46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为了守护好这北方的生态屏障,黑龙江人不遗余力。

“近年来,我们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2023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4.2%,连续4年获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级。”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刘伟向委员们介绍说。

在蓝天白云的背后,则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不断发力。

“绿色低碳转型,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涉及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等多个方面的调整和优化。”全国政协委员谷树忠说。

在此其中,位于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也颇具代表性。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企业前身第一重型机械厂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500多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21项,创造了数百项“第一”。

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进程中,这个“国之重器”向新领域拓展,将目光投向风电,在风电产业上实现从无到有,目前风电装备产业链基本形成。

也正是随着一重、运达等风电头部企业装备制造基地的陆续建成,塔筒、叶片等风机主要部件实现省内配套,风电整机年生产能力达950万千瓦。

无疑,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的黑龙江在绿色低碳转型中也有着自己的底气和实力。

实际上,早在2022年,黑龙江省便发布“工业振兴20条”政策,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首次列入省级财政奖励范围,这也是黑龙江省下决心摆脱老工业基地“老、破、脏”的固有印象、支持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强烈信号。

而在这绿色账本里,更有降碳之计。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黑龙江累计支持92个工业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项目建设,实现年节能量34.7万吨标准煤、年减少碳排放93.8万吨。

随着加速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黑龙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现代物流和创意设计等产业。近两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调研组到来的前几天,黑龙江专门召开全省绿色龙江建设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绿色龙江的意见》和《新时代绿色龙江建设60条政策措施》,并从科技支撑、绿色建筑、特色文化旅游等11个方面实施系列行动计划。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EOD创新中心主任赵云皓告诉记者,黑龙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冰雪经济火爆出圈,创意设计产业影响力持续增强,不但切实带动了经济绿色低碳增长,也提振了“振兴东北”的信念与决心。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黑龙江的绿色低碳转型蹄疾步稳。

齐心协力 奔向“高质”未来

“技术转化如何?”

“产业链是否健全?”

“碰到什么难题?”

……

每到一处,调研组听得认真、问得更是仔细。

对于调研组来说,这次到黑龙江调研,就是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了解地方在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了解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就如何完善政策、推动落实听取意见建议,群策群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此,黑龙江相关部门也坦诚相对。

“黑龙江目前产业结构偏重,2023年,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重化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70%,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难度较大;高耗能行业占比高,石油、化工、煤炭等6个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占整个工业的75.8%;煤炭消费占比偏大,煤炭消费占全省能源比重仍在60%左右;科技创新驱动偏弱,高校院所成果就地转化率为48%。”黑龙江省副省长陈少波坦言。

实际上,黑龙江的问题并非孤例。

在调研组行前同相关部委召开的通气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国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也面临着企业绿色转型动力不足、绿色技术支撑能力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大等情况。

调研组的全国政协委员们也纷纷出谋划策。

“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动力,要系统识别绿色低碳领域‘卡脖子’技术,完善科技攻关组织,实施国家生态监测与碳中和技术引领计划。”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金南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辛保安建议,绿色低碳转型要突出重点,尤其是要抓住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和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施策。同时也要出台导向更加明确的产业政策,为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等。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易军则表示,要健全清洁低碳能源相关标准体系,比如加快研究和制订绿色建筑等领域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同时建立和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相关技术标准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碳减排量等核算标准。制定完善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能效标准等急需的技术标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

在全国政协委员关天罡看来,在发电、供热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绿色能源发电、供热与传统发电、集中式供热方式的协同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钱智民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表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对电力系统也提出挑战,要推动电力来源清洁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以适应新能源电力发展需要,在电网架构、电源结构、源网荷储协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控制等方面提升技术和优化系统。

调研组还建议,要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推动企业、园区、重点行业实施新一轮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同时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立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绿色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占比。

2024-08-08 本报记者 王菡娟 ——全国政协“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调研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935.html 1 向“新” 向“绿” 向未来 65,93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