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调查研究

哈拉新村的变迁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8日   第 03 版)

走过极具特色的四弦琴造型大门,便能看到达斡尔族风情的民居,而不远处的草原正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微光。在此次的调研行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

身着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的哈拉新村党支部书记多雪英早早在门口等候调研组的到来:“特别激动,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铭记是全国政协的无私捐助,改变了贫困村的面貌,改变了达斡尔子孙后代的命运。”

原来,这个位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东南部,初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村庄和全国政协还有着一段特殊的渊源。

1998年,哈拉村遭遇百年不遇的嫩江特大洪水,房屋被冲毁、庄稼颗粒无收。全国政协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筹集捐款3000万元帮助哈拉村民重建家园。

1999年,民族广场、300座房屋……一座崭新的哈拉新村拔地而起,哈拉新村人也由此走上了小康之路。

“20多年来,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春风,哈拉新村人拼搏进取,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产业,村民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多雪英说。

哈拉村的变化有目共睹。

哈拉村通过引进生态产业、建设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基地、整合旅游资源,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特色民族村寨、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100个重点民俗文化村等多项荣誉。2023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

“这里特别火,节假日常常订不到房间的,一定要提早。”一位游客告诉记者。

也难怪哈拉新村受欢迎,在这里,不仅可以在传统民居中喝上一杯村子自产的柳蒿芽茶,感受浓浓的达斡尔族风情;也可以在草地的帐篷中喝一杯纯正的咖啡,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哈拉新村的变迁让调研组的委员们感到欣慰和自豪,这不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吗!

2024-08-08 本报记者 王菡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936.html 1 哈拉新村的变迁 65,9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