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人口社保

江苏省政协委员、镇江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院长刘彤:

“老有所养”需要更多“医靠”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8日   第 10 版)

作为镇江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负责人,江苏省政协委员刘彤连续多年为老年人提供悉心照料,为他们享有更好的生活奔走呼吁,这样的坚持与付出源于肩上的责任,更少不了一份助老、为老的情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特别提到‘促进医养结合’,体现了党中央对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发展态势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老年人照护工作的信心。”刘彤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问题愈加凸显,“医养互转零距离,对老年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记者梳理发现,经过多年具体实践,我国目前养老服务领域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提供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居家和社区。

从专门绘出政策蓝图,到财税、土地、医保等支持多管齐下,再到引才育才、开展试点示范,医养结合正在进入发展快车道。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有7800余家,床位总数达200万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合作8.7万对。

“与几年前相比,这组数字有了大幅增长,折射出中国破解老龄化难题的最新实践。”刘彤注意到,“十四五”期间启动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可谓很好的印证。随着养老服务内容向着更加个性化、精细化方向拓展,她也一直在思考,怎样针对老年人不断变化的需求提供更扎实的养老服务?

在与康复中心老人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刘彤意识到,将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等医疗服务,与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服务等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目前养老的最大需求。然而,她在调研时发现,目前很多养老机构依然“医养分离”。

“由于规模及条件限制,传统养老机构无法提供专业化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入住老人经常奔波于医院、养老院之间,不仅浪费时间,得不到及时就诊,也给家人带来压力和诸多不便。同时,不少医院无法提供养老服务,可老年人大多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使得医院出现严重的‘压床’现象。”刘彤说。

“老有所养”需要更多“医靠”。对此,她建议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政府要尽快制定出台有关实施方案,重点明确服务对象资格、服务项目清单和经费来源渠道等,服务费用可通过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第三方保险、居民自费等方式支付。

“积极挖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闲置床位资源,推进医疗机构向养老机构延伸医疗服务,诸如为失能、半失能或行动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上门护理等,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医疗服务。”刘彤提出,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健康卫生小屋”或全科医生工作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医养综合一体的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此外,需要尽快制定医养融合落实方面的专项规划,在发展目标、实践模式、推进措施、扶持政策方面进行明确,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与养老结合的发展模式。

刘彤坦言,养老是老年人的需求,却是年轻人的事业。要加快培养老年医疗、护理、心理和健康管理等专业人才,壮大全科医生和养老护理员队伍,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养老环境,“让《决定》中一项项暖心举措走到老年人身边”。

2024-08-08 江苏省政协委员、镇江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院长刘彤: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976.html 1 “老有所养”需要更多“医靠” 65,9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