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人口社保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

让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可靠、可持续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8日   第 10 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龄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履职工作中,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始终把老年人的利益诉求挂在心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出发系统谋划、科学施策,令她深感养老服务关乎民生、连着民心。

“《决定》中明确将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培育重点,这也是我一直关注的方向。”此前,彭静走访了重庆多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她在调研时发现,近年来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但与居民对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相比,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还有待提升、供给质效也需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部分社区养老机构“有硬件、缺服务,有资源、缺整合,有平台、缺利用,有兜底、缺提升”,“可望不可及”的服务让老年人普遍反映感知度“不高”、获得感“不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正是直面当前养老服务领域突出问题所作出的关键改革举措。”彭静建议,关注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形成可知可感、可期可享、可望可及的供给新格局。

在她看来,要以老龄群体服务需求为靶心,让家门口的养老设施“可望又可及”。具体到社区养老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中,要以“可及性”作为核心依据,既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使用时间,按距离、空间、老年人密度推动社区养老设施布局“空间可达”,又要注意高龄、失能等群体行动不便的实际,分别采取就近接送、上门入户、远程服务等形式,让“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便捷可及”。

“推动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让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可靠、可持续。”基于调研中的收获与启发,彭静提出,引导枢纽型养老机构的服务资源与社区对接,发挥养老机构的能力优势、规模效应与标杆作用,为社区提供专业养老支持。

这样的相互协作如何更好落实?她认为,可以将养老机构的康养场所、餐饮服务资源和护理服务资质用于社区养老服务,采取养老机构托管、代管、输出品牌、整体延伸等方式,联动运营社区养老站点。同时,建议分阶段对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由政府部分或全额资助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专业服务“在社区落地、为老人乐享”。

“目前,承接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机构偏重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优质普惠服务获得性差,难以回应老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彭静期待着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提升,让老年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建议以“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公益慈善+社区互助养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社区+小家庭”等方式,满足老龄群体对于文娱体育、社会参与等“诗和远方”的向往。

迈入新时代,我国养老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彭静看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建设制度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大力度培养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稳稳地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4-08-08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975.html 1 让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可靠、可持续 65,97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