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健康

跨越山河 拥抱雪域高原

徐海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14日   第 10 版)

2023年7月,我成为了一名援藏医生。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作为中组部第9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带着几许坚定、几许责任,还有几许思索,我第一次登上北京飞往拉萨的飞机。走出贡嘎机场的那一刻,看着近在咫尺的蓝天、白云和山峦,以及迎接人员的笑脸和哈达,虽然是初次踏上雪域高原,但心里面却有一种亲切感,对即将迎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经过短暂的高原适应,来到对接的普通外科,我发现科室里的达瓦、云丹、普布次仁和陈友康大夫都曾经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工作过,这种久别重逢使我没有了生疏感,并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之中,担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科主任。

在工作中,我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援藏方针政策。同时,担任了援藏临时党支部的副书记和纪检委员,负责组织和参加各种党建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通过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并在日常工作中身体力行,体悟“援藏精神”的内涵。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自治区百姓“大病不出藏”的兜底医院,普通外科承担了大量区内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的诊治工作,科室同仁和既往的援藏专家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对具体工作环境、内容、流程的深入了解,我发现了一些短板,结合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规划,我从科室管理、医疗、科研、教学、学科发展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科室管理方面,以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常态化为着眼点,推进各项工作。医疗管理工作制度包含很多内容,比如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术前病例、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这些制度的执行关系着医疗安全和质量,关系着老百姓的口碑。另外一方面就是推进各个专业组诊疗常规的建立。普通外科现在分肝胆、胃肠、血管、甲乳这几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专人负责,把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写出来,然后大家讨论,最后再定稿。通过建立诊疗常规,使整个科室的规范化诊疗的理念得以建立,避免了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随意和不符合规范的地方。

医疗方面,狠抓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水平。比如每天早上全科讨论术前病人和急诊病人,明确手术指征和评估手术风险。对于一些涉及多学科的疑难病例,组织多学科讨论,通过群策群力来提升诊疗效果,减少手术风险。急诊病人有时候病情比较复杂,医疗措施难以抉择。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几例急诊患者,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并不太符合,而且表现不典型,但是有腹腔出血和腹膜刺激征表现,科室讨论还是需要手术探查,最终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不管夜里几点电话响起,病人的病情就是冲锋号,手术室就是战场,能够通过手术刀将危重病人抢救回来,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外科手术技术的提升。肝包虫病和肝癌都是自治区的常见病种。如果在早期发现和治疗,手术范围比较小,预后也比较好。但由于筛查不及时、交通不方便等种种原因,很多病人发现的时候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做比较复杂的手术才能解决病人的病痛。在我来之前其实也做过少量复杂的、大范围的手术,但是没有形成常规。在担任科主任之后,我将这一部分工作推向常规化。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藏族大妈,不幸罹患了巨大肝癌,常规方法手术,剩余肝体积不够,肝衰风险很大,在内地已经开展的ALPPS手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两步肝切除法)可以解决剩余肝体积不足的问题。可由于西藏尚未开展过这类手术,我先是在科室内对同事们进行了培训,然后跟手术室的麻醉团队和护理团队进行了沟通,最后带领手术团队成功地完成了高原首例ALPPS手术,患者也顺利康复出院。之后,又完成了高原首例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首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这些病例作为新技术新项目向医院做了提交,而且有逐步常规化的趋势。除了这些新技术外,结合已有的条件进行技术推广,比如进一步完善荧光腹腔镜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的应用。

藏区的科研教学方面也存在短板。我推进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建立肝胆恶性肿瘤标本库和数据库,并依托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平台,合作申请专项基金。积极鼓励科室成员申报院内科研基金,逐步培养各级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的科研素养及兴趣。医院还定期开展科研相关讲座,帮助医院的科研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面,对医学生进行更系统化的管理,遴选有想法、有活力的学生,建立重点培训或一帮一带教,对其临床及科研进行早期培养。

学科发展方面,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人才培养。援藏工作正式开展以后,我就确定了“师带徒”的对象,制定了帮带对象的培养计划。对于年资比较高、手术比较熟练的徒弟,我要求他们在我离开的时候,我会做的手术他也得会做;对于年资比较低的、没做过科研的年轻大夫,就教他从简单的临床队列研究设计开始。我认为,带的徒弟是“点”,整个科室是“面”,以点及面,不一定局限于徒弟,每一次交班、查房、讲课、讨论、手术,都是教学的机会,将支援医学的医疗理念和严谨的作风带到受援医院,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带动全科室的发展,并积极推动青年人才外出进修。

另外,在学科发展方面,采取学术讲座、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全科医护的理论水准。积极推进学科参与全国性会议,并促进开展全国性学术会议的下沉和地方宣讲工作,帮助当地医生有更多和国内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目前已开展“肝胆重点专项研讨会”,邀请了北京、上海、重庆以及区内的专家进行授课,为全区肝胆外科同道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学习、讨论、交流的平台,有效推动了全区肝胆外科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

由于医院工作的需要,2023年9月我被聘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副院长,负责部分医疗工作的管理。新的岗位带来新的责任和新的视角,使我参与医院管理的时候,能从医院的全面工作角度出发,并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自己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对医院发展也有些想法和建议。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使命,“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已进入第10年,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任务。现在的援藏目的,已经是变“输血”为“造血”;而且不光是医疗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是理念的进步,包括规范化诊治疾病的理念、现代医院管理的理念、治疗向预防转变的理念,等等。我希望我结束援藏的时候,能够将科室的整体水平提升,形成质的变化,但需要时间的积累。

一人援藏,全科援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大西院”。我是我们科第一个援藏的医生,后方医院和科室支持力度非常大,医疗上,组织远程的多学科会诊和学术讲座,并且接收这边派过去的学习人员;生活上对于援藏队员的家属是全方位的关怀。我们在这里是桥梁和纽带,后方科室和医院全力支持。有些病人知道来了北京的援藏专家,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可能在他们心中这里已经是治疗的“天花板”了。因此即使是再难的病例,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因为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援藏誓言,为构建健康西藏、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者系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

2024-08-14 徐海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215.html 1 跨越山河 拥抱雪域高原 66,21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