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健康

立秋科学饮食养生调护

本报记者 陈晶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14日   第 10 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专题发布会现场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召开专题发布会,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龚燕冰在会上分享了立秋时节的科学养生知识。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至,它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天气也不会马上凉下来,还会伴随一段夏季的余热。

顺应天时调养生息:早睡早起

“节气交替之际,‌调养生息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的变化,‌通过调整饮食、‌起居等方面,‌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暑热未尽,昼夜温差大,白天还是很闷热,我们此时还处在伏天。此时除了要避免凉风的侵袭,还要继续防暑祛湿。”在日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召开的专题发布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龚燕冰推荐陈皮姜茶,陈皮有健脾祛湿兼理气的作用,生姜有解表散寒、温胃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这两种食材我们可以各取3~6克泡水喝。立秋过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肺燥,表现为口干、咽干等症状,中医认为五色对五脏,燥邪是伤肺的,白色入肺,这时候可以进食一些白色的食物,有滋阴润燥的功效,比如百合、梨、银耳等。

立秋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俗称是“秋老虎”,人们也容易出现四肢乏力、头晕昏沉、口中黏腻等症状。“立秋虽然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其实现在还是暑热盛行的,特别是中午还处于高温天气,目前这种高温和高湿度仍然是盛行的。从中医来讲,很可能是湿气困脾的表现。中医讲,脾是后天之本,喜燥恶湿,这种湿的气候对脾脏的运行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脾虚的人群,这些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龚燕冰推荐将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药材加到粥里面,根据个人的口味,可以酌情加一些莲子、山药、茯苓、薏米,这些都能健脾利湿。她还推荐一款茶饮,芡实茯苓茶。芡实又叫“鸡头米”,具有健脾祛湿、固精气的作用,茯苓是一个利水渗湿、健脾胃的食物,这两种每种取10克加入到500毫升的水中煮水喝,可以改善上述症状,包括下肢困乏、头脑昏沉、身体浮肿、腹泻等症状。

龚燕冰介绍,在起居方面,立秋时节白天越来越短了,夜晚越来越长了,《黄帝内经》当中提倡顺应天时“早卧早起”,等到了冬天,夜晚会更长,提倡的是“早卧晚起”。早睡是顺应秋季收敛的特性,早起是为了防止收敛得太过,帮助阳气的生发。

不建议盲目“贴秋膘”

“‘贴秋膘’是民间的一个习俗,但是在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整个营养状况是非常充足的,甚至会出现营养过剩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也不建议盲目地‘贴秋膘’。”龚燕冰提醒,过度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龚燕冰指出:饮食要均衡、营养结构要合理。除了肉类,还包含果蔬、蛋类、奶类、谷类、豆类等。建议立秋进补主要是清补,不建议大补,根据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进补,如果身体很虚,立秋确实是一个进补的好时节;如果本身就有高脂血症的肥胖人群,建议谨慎“贴秋膘”,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2024-08-14 本报记者 陈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216.html 1 立秋科学饮食养生调护 66,21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