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和原则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遵循什么样的改革原则,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成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是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彰显了中共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越到后面越艰难,“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唯有认真坚持好、深入贯彻好这些重大原则,才能破藩篱、扫障碍,攻坚克难、破旧立新,推动实现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之所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改革开放,起到了把关定向、掌舵领航的关键作用。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拓了崭新局面,提出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唯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促进改革向纵深推进,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才能迎来来之不易、幸福美好的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必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引领实行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坚持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严的标准抓改革,以钉钉子作风抓好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要论述,既道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也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几十年的深化改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受到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仍存短板。此次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短板弱项,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场,必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身处在实践最前线,对身边的变化感知最敏锐、感受最深切,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也有切合实际的见解,其地位作用在深化改革中不可或缺。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抓改革,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把广大人民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让改革发挥最大成效。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守正创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唯有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持守正创新这一科学的方法论,才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过去实行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很重要的就是坚持守正创新。实践充分证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守正,首要的是坚持真理、恪守正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关键是坚持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不动摇”,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确保方向不能偏。全面深化改革,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创新,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敢于突破常规、打破传统,以新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方式,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确保改革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古人云:“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瞄准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健全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确保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共十八大以来,制度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成果,比如,经济建设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特别是坚持以改进作风破题,深入推进中共自身建设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法规制度轨道上向纵深发展。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特别要求我们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必须依靠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健康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互协调、紧密衔接,努力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相得益彰。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既要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深化固化改革成果,又要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予以修改和废止,增强法律的时代性。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以此深化改革成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促进各领域的联动和集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始终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谋划、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许多经验值得借鉴。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推进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调整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需要系统地思考和筹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妥善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加强配合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尤其是注重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改革扬帆正当时,击鼓催征再出发。“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是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经验的升华总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准确理解、牢牢把握、始终遵循“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自觉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