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比较冰冷,这篇算是偏文学一点的。”
聂鑫委员说这话时,给记者发了一篇他为《代议制的尝试与改良》一书写的序言。序言中,记录了他面对自我创新瓶颈时的心境与第一次尝试立法咨询与司法实践的探索。
“剩下的,也只能交给时间来检验。”序言的最后一句,更是颇具留白的意境。
法学冰冷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如此。无论是法学理论还是法律条文,都将“严谨”作为一条重要准则,对于大众来说难免留下不近人情的“冰冷”印象。聂鑫也只有在序言、后记这些地方,稍微表露出一些文学性和情感倾向。
但从事法学专业研究的人,却是有温度的。
做学问时,聂鑫肩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责任,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教学时,聂鑫是学生们眼中年轻、有趣的教师。他身上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
作为政协委员,聂鑫发挥专业所长,聚焦全面依法治国、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每一件提案、每一条建议都凝结着他对法治建设的深深关切。
法学的温度,体现在三尺讲堂,体现在伏案著述的深夜,也体现在深入基层的调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