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坚持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发展,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了开放高度。我国积极对标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我国贸易投资发展达到新高度。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5.4%,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二是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拓宽了开放领域。我国把握住全球服务业开放合作大趋势,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并在电信、数字、金融等诸多领域出台重大开放举措,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额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二。同时,2020年东盟超过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积蓄了开放动力。我国以高水平开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例如,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为对外开放提供不竭动力。
四是不断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能力,保障了开放安全。我国加快构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出台《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发挥自贸区(港)等平台的风险压力测试功能,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加强重点、敏感领域安全审查工作和法律制度建设,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更好维护开放安全。
而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两者在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是为我国提升开放水平发挥了引领作用。2023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19.5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我国外贸总值46.6%,规模和占比均为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21家自贸试验区(不包括新疆)实际使用外资约2154.4亿元,进出口约7.7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比全国整体增速高出约2.5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4%的进出口总额和19%的吸收外资额,这反映出“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已成为拉动我国贸易投资发展的增长极。
另一方面是为世界共享中国开放红利提供了平台。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开放红利提供了平台。如共建“一带一路”在理念、举措、目标等方面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建设10多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其框架下的产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4000万人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此有以下思考:
一是以自主开放为抓手,完善开放新体制。依托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等自主平台,率先破解制约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层次问题和重大问题,探索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路径,在提升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是以市场开放为筹码,培育开放新优势。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开放发展的特征会更加明显。要统筹培育“消费市场+进口市场+投资市场”,加快推动将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的新型比较优势,以市场资源为筹码在开放合作中占据主动。
三是以共赢开放为理念,拓展开放新空间。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不同类型国家找到更多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公约数,以复杂多维的合作利益弱化竞争的冲突效应,为我国争取到更多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时间和空间。
四是以安全开放为底线,筑牢开放新屏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未来将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经济安全风险隐患。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探索织密织牢安全网,筑好对外开放的安全屏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大学开放与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