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精准施策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吴锋刚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23日   第 05 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自2004年首次正式提出“中部地区崛起”以来,特别是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时期及后续2021、2022年“高歌猛进”,经济增速连年居我国四大板块之首,中部地区发展已经站到了更高起点上;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对精准施策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高铁重塑中国时空版图和经济区划逻辑的新时代,党中央对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寄予厚望,“真金白银”全方位支持“三基地一枢纽”功能发挥,中部六省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精准施策,才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势,统筹推进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推动中部地区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另一方面,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继续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特别是充分利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承接“优化升级型”转移,不断优化现代化产业布局。更重要的是,中部地区要在统筹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基础上,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实现内外贸融合创新发展,使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进一步强化和叠加,形成交易规模优势和“经济循环优势”,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能级。

紧扣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势,统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中部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中部地区要把7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生占全国30%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抓好基础研究这个科技创新体系的源头,完善对原创性、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努力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中部六省要把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突出弘扬企业家精神,突出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型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更重要的是,随着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作为全国人口分布和经济分布“双重心”所在地的中部地区要发挥紧贴内需、辐射全国的独特优势,积极培育“机构天使”和“个人天使”支持本土科技型初创企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促进生产场景创新以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以及消费场景创新以改善消费体验、释放消费潜能,激发中部地区加快成长为社会经济循环战略汇聚地的内生动力。

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大势,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盘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制造业要升级为先进制造业离不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离不开通过“创新+制造”“制造+服务”“制造+品牌+服务”等来实现更高附加值。一方面,中部制造业企业可以分离和外包通用性服务业务,还可以分离出提供“制造+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柔性化个性化定制链条式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或者系统集成的独立企业,以有效捕获国内市场需求及客户类型等信息催生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低成本和低风险的服务,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鼓励中部地区研发机构实施逆向外包战略,在建设“研发飞地”积聚全球研发人才、弥补本土人才短缺的同时,培育本土研发机构开放创新的经验和声誉,同步组建“本土执行团队”远程对接“研发飞地”,提高服务响应效率,并积累“学习效应”。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势,统筹推进“三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数智化融合发展,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中部地区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知识密集型和技能密集型就业岗位,这是把中部地区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的有效途径,也能够激活中部地区高水平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中部地区深厚的中原文化、楚文化等在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物质丰富和文化繁荣增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带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形态变化的新阶段,人民高品质生活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支撑,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因此,中部地区既要加强工业化、城镇化和数智化等基础设施“硬”提升,更要注重营商环境、技能提升和创新氛围等“软”优化,为各类人才放飞梦想、施展才华、健康成长提供广阔舞台,以人才高地赋能加快崛起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2024-08-23 吴锋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668.html 1 精准施策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66,66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