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陕西佳县:

“三生”协同的千年古枣园

全国政协委员 闵庆文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27日   第 09 版)

枣原产于中国。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已经开始采摘、食用枣果;在3000多年前,开始人工栽培枣树;2500年前,枣已经成为重要的果品和常用中药;1500年前,传统的枣树栽培技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关于中国枣最早的栽培中心,《中国果树志·枣卷》认为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且以晋陕峡谷栽培较早,渐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陕西佳县正位于黄河中下游晋陕峡谷西侧,有悠久的红枣驯化栽培历史,至今依然生长着树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原生酸枣树和枣树。在佳县朱家坬乡泥河沟村生长着大片古枣林,其中有一株高8.3米、胸围3.3米、冠径13.4米的枣树,距今已有1400多年,成为枣树“活化石”。

红枣是佳县人的最佳生产选择。位于黄土高原的佳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支离破碎、纵横交错,土壤贫瘠,结构疏松,保温、保水性能差,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枣树抗干旱、耐盐碱、耐贫瘠,可以在许多不宜作物生长的山、沙、碱、旱等环境恶劣地区生长。佳县人利用枣树的这些特点,大力种植枣树,并逐渐将红枣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佳县先后于2001年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红枣名乡”称号,2006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红枣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2009年获“中国百县(市)优势特色有机红枣种植基地”的荣誉。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佳县古枣园,于2013年被原农业部发布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红枣已融入佳县人的生活之中。红枣药食同源,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喜爱的果品。佳县红枣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一定的脂肪,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红枣中的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被誉为“天然的维生素丸”,是人体抗衰老的补品。红枣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硒、锌、铜、锰、碘、钠等多种元素,有助于调节人体机能。红枣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肌肉和体重、保护肝脏、抗过敏和镇静安神的作用,能起到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功效。

当地群众将对枣的食用及利用发挥到了极致,发展了种类丰富的传统枣食品,枣糕、枣糕角、枣馅黄馍、枣粿馅、枣角子、枣饼子、枣粽子、枣豆沙包子、枣焖饭、枣炒面、枣稀饭等不胜枚举,这些民间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流传至今。

红枣色艳味甜,与“早”谐音,是“吉利”的象征。古枣园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体现在农业生产、节日庆典、宗教礼仪、风俗习惯、民间传说、歌舞艺术以及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各个方面。人们爱吃枣,很多习俗都与红枣相关,祝福、祝寿、贺年、贺喜的食品中必有红枣。

枣林是生态安全的屏障。枣林可有效降低风速,起到防风固土作用;可调节气温和湿度,降低蒸发率,缓解干旱气候;枣树的根系比较发达,且毛根所占比重大,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其他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们还利用枣树的生长特点、生长阶段和生态优势,在枣林中兼种不同的作物,实施枣粮间作,推动了立体农业发展,形成了互利共生的枣粮复合生态系统。

历史上,红枣被佳县人视为“救命粮”,在灾后粮食严重短缺的年月里,被称为“铁杆庄稼”的红枣帮助人们度过饥馑,挽救了无数佳县人的生命。

今天,千年古枣园正焕发新生机。人们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赋能红枣产业发展,大力开发红枣及衍生产品,提高了佳县红枣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同时,积极探索古枣园生态与文化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和路径,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生态、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成为摆脱贫困、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

2024-08-27 全国政协委员 闵庆文 陕西佳县: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843.html 1 “三生”协同的千年古枣园 66,8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