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华夏副刊

春江第一楼

谢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27日   第 12 版)

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光顾富阳春江第一楼是在2017年。在这之前读过不少名家写过春江第一楼的诗文,但究竟这座楼有怎样的“诗和远方”,一直是我心中所追逐的一个美丽的梦。

那天清晨下起了细雨,如丝如线。瞬间,天地之间透着一股清凉,感觉我走进一种久违的期待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随性、空灵、自然,甚至有些如梦如幻的感觉。横跨富春江南北两岸的富春江大桥,在雨雾茫茫的景色下,连接着远山近水,却也气势雄浑。行至鹳山脚下,抬头目视上方,春江第一楼在几株古樟树、槐树的枝繁叶茂中,露出一角飞檐,整座楼的形状看不分明,隐约可见匾额上的“春江第一楼”几个字,恰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从鹳山脚下明代古城墙遗址一侧的石阶向春江第一楼登临时,忽然发现自己对富阳竟是如此陌生,陌生得让自己有些心绪不宁,原来藏在心中的那些已知的关于富阳的人和富阳故事不知道彼时去了哪里。能够在头脑中蹦跳出来的仅有的关于富阳的词汇,如同一个个不搭界的意象,穿梭着,碰撞着,交织着,仿佛是黄公望画作中或是郁达夫小说里那些色彩与文字的超常涌动,能够带有富阳鲜明特征的一座城、一批人、一条江、一张纸、一幅画,彼此辉映成一个城市的坚韧不拔和意气风发。

伫立在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春江第一楼”匾额下方的廊道上,这里的砖与瓦竟然触摸不到时光的倾心沉淀,飞檐走壁上也找寻不到岁月走过的足迹。一小块石刻的碑文上,记录着春江第一楼的悲欢离合。那些关于这座楼的一个个故事,在历史的潮水中不断沉浮。迎风挺立,凭栏观景,鸥鸟翔来,江水秀色,孤屿泛绿,拖轮如龙,远山如黛,尽收眼底。所有的一切,期待着雨停后,在簇新的阳光里发出耀眼的晶莹和光芒。

忽然想起了郁达夫也曾多次登临春江第一楼赏景赋诗。1913年9月,郁达夫赴日留学前,好友王祖培等人在春江第一楼为他设宴饯行,他即在席上作一首《东渡留别同人》:

骊唱几声残,扬鞭泪暗弹。非关行役苦,总觉别君难。

云树他年梦,悲欢此夕餐。且将杯酒尽,明日路漫漫。

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首赠酬诗。此时的郁达夫年少,尚无多大作为。但他却从诗里表露出“明日路漫漫”的感慨,是他对人生的忽明忽暗所产生的透彻领悟。此后,郁达夫在不同时期相继创作了不少有关春江第一楼的旧体诗。

春江第一楼前的那条富春江,是郁达夫心中最美的风景。他曾经对挚友楼适夷说:“看过了富春江,西湖便不足道,只有瑞士的日内瓦湖差可仿佛。”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郁达夫曾多次因文字得罪当道。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还是在1927年9月秘密接受中共江苏省委委托,担任我党的刊物《民众》旬刊主编。此后,他曾奔走营救创造社的朋友,参与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被捕作家丁玲等的联名通电,办刊著文宣传抗战,暗中接济和保护大量流亡的文化界人士等。

经年以后,我没想到我会迁居富阳,更没想到我会成为春江第一楼现在的“主人”。现在该楼的二层摆满了明清古籍和大量的民国图书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期刊创刊号,供人观赏、阅读;一层设茶咖雅座和文创产品,供人品味。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在郁达夫曾经坐过的古樟树下,或品茗、或聊天、或静坐、或看景。江风微微、树叶萧萧,那一种清静闲适的气氛,让人感到清新极了,惬意极了。

(作者系杭州市富阳区政协委员、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馆长)

2024-08-27 谢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853.html 1 春江第一楼 66,8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