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时代高度,着眼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布局,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断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形成与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应对“变局”、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中国大发展”与“世界大变局”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国际传播要更好地服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进步的认知,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适应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继续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布局,注重统筹协调,全面整合资源,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顺应全媒体传播新趋势,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建强融合传播矩阵,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把握全场景传播新挑战,推进平台渠道形式手段多元化多样化,实现“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相互借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同频共振。形成全社会传播新格局,促进宣传、外交、经贸、旅游、体育等领域协调配合,推动部门、地方、媒体、智库、企业、高校等主体协同发力。奏响国际传播“交响乐”,唱响国际传播“大合唱”,在国际舆论场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要紧扣国际舆论关切,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以描绘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聚焦国家发展大局,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阐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既要组织精彩精练的故事载体,以讲事实说服人、讲形象打动人、讲情感感染人,又深入揭示故事和话语背后的“道”,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打造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标识性叙事话语。既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又推进对外宣传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形成能够走向世界的中国叙事、中国话语,确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叙事。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要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善用深厚而强大的文明力量。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应对国际文化竞争,在当代国际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让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与传播的方方面面,让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既体现中华文化立场,又造福世界、造福人类。另一方面,推动文明交流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充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