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教育

换青春的美丽,为国家的璀璨

——记全国政协委员、航天英雄杨利伟讲给青年学生们的一堂思政课

本报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03日   第 10 版)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英雄杨利伟(中)与南开大学师生共话航天精神。本报记者 朱英杰 摄

2003年,刚从太空返回不到一个月,杨利伟及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人便来到南开大学与师生开展座谈。二十多年后,正值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杨利伟再次来到南开大学,为同学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穿越时空之旅。

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座位,甚至在厅内的台阶上席地而坐,只为现场跟随航天英雄的脚步,再体会一次那早已刻入心底的、光辉的“登天”故事——

“2003年10月16日早晨,当返回舱落地打开舱门,我坚持要站着走出来。其实今天看这样的行为是不‘科学’的,因为突然的重力作用,会非常容易摔倒。但我当时坚持和身边要扶着我的工作人员说,‘我没事,我可以!’因为内心真的无比激动。”

“盛大的欢呼场景促使我的那句‘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脱口而出。现在想想还有更合适的语言吗?也许真的没有,因为在那一刻,我仅仅为祖国骄傲,感慨于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那种心底深处的骄傲与自豪,不是对自己,是对我们的国家、是对我们的中华民族。”

“‘为了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这是我在太空可以摘下手套写字时,在工作日志上写下的一句话。太自豪了,我想那一刻展现的不仅是我国科技实力、航天实力的进步,更是综合国力的飞跃。”

“在酒泉发射场,有一个烈士陵园。每次我们航天员进场时,首先就要到烈士陵园去祭奠我们的前辈,里面最小的烈士只有16岁。走进那里,就会懂得正是他们的攻关精神、奉献精神、战斗精神,才有我们国家现在取得的各种成就。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样的精神弘扬下去,坚守初心,提升自己能力,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

而对于杨利伟来说,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但当他回忆起那一段段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航天故事时;讲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时,仍然热切澎湃。而现场的师生们也一次又一次地被他和中国航天员们对祖国赤诚的爱以及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振奋。

“能有机会和航天英雄对话,我真是感到幸福得‘要上天了’。”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徐亚茹难以抑制自己情绪的激动,“如今,‘80后’‘90后’甚至‘00后’都已经逐渐褪去稚嫩,在各自岗位上开始勇挑重担。新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青年人的手中,南开大学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毕业后选择进入航天领域,赓续航天精神。杨将军对我们青年学生有哪些期望,能否给我们一些寄语?”徐亚茹向杨利伟问道。

“如果大家对航天感兴趣,我真挚地邀请大家加入到中国航天的队伍中来。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成为航天强国!”

“作为航天人,我们选择的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份责任。我们都曾真切地体会到个人的梦想与祖国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到一起的幸福,那是任何成功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我在这里也想再和同学们说,要把我们的梦想和祖国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你们成功时就会收获这样宝贵的体验、这样珍贵的‘幸福’!”

“当我们享受着祖国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幸福时,还要想着能为我们的祖国做点什么。青春是最美的诗篇,希望大家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换青春的美丽,为国家的璀璨。未来在回首自己的青春时,能少一些遗憾,多一些自豪。”

……

杨利伟的一段段讲话铿锵有力,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

2023年,由杨利伟创作的一本跨越星空与心海的自传《天地九重》再版了。活动临近尾声时,主持人饱含热情,向听众们朗读起这本书中的几段文字——

“我乘坐的飞船每90分钟左右,就可以目睹一次日出和日落的循环。我的整个飞行是将近一天的时间,飞船一共绕地球飞行了14周,我看了14次日出与日落。”

“从这样的维度审视我们的家园,思维方式会有所不同。随着身体的失重,许多东西似乎也会随之变轻、变淡,比如名和利。但另一些东西则会在心里变得更加清晰和珍贵,比如祖国和亲人。”

这段真切又朴实的关于家国情怀、航天精神的文字,让会场上再次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2024-09-03 本报记者 朱英杰 ——记全国政协委员、航天英雄杨利伟讲给青年学生们的一堂思政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176.html 1 换青春的美丽,为国家的璀璨 67,1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