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讲坛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本报记者 郭海瑾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09日   第 12 版)

配纸、染纸、清洗、拼接、补缺……体验古籍修复技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这个国庆假期,全国各地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体验古籍修复也成为其中一大亮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

古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从甲骨、青铜到竹简、帛书,再到纸张与印刷术的应用,中华古籍以其数量之巨、历史之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记忆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各地纷纷举办古籍修复体验活动,通过亲身实践,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古籍的韵味与魅力,深入了解古籍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从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保护千年典籍,守护中华文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古籍的保护与修复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发展,还逐渐走进了公众视野,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桥梁。“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当前,各地不仅加大了对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力度,还积极探索古籍数字化保护等新技术手段,为古籍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活力,越来越多的古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它们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正不断得到挖掘和展现,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我们也期待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古籍保护和传承中来,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让中华文化瑰宝得以永续传承。

2024-10-09 本报记者 郭海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389.html 1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68,3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