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被称为国内首款3A游戏的《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上线仅一个小时在线玩家就超100万,首月销量超2000万套,刷新国产游戏销售纪录。互联网游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前沿阵地,《黑神话:悟空》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出海,外国玩家被中式审美及东方的浪漫故事折服。与游戏一并进入热搜的,还有《西游记》原著及山西众多寺观文物遗存。
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的传播史上,《西游记》由戏曲、说唱,特别是宝卷、图像等故事群落组成,其产生演变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此后与现代传播手段紧密联合,也是文学名著改编的“宠儿”,焕发着巨大的“IP”能量。早在1982年,杨洁导演的25集古装神话剧《西游记》即在中央电视台试播,至1988年25集全部播出。《西游记》89.4%的收视率成为当时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奇迹。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黑神话:悟空》的带动下,这部电视剧海外观看量达400万次,带动了新一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
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塑造的鲜明人物性格、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成就感、传递的坚韧与勇敢品格深深扎根在民族记忆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星空中闪亮的星辰,并在现代传播手段加持下越来越近地走向民众,风行海内外。
《西游记》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大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贞观年间,大唐高僧玄奘为了追求佛家奥义,自长安出发,历经百余国及万千险阻,沿古丝绸之路抵达印度,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将所见所闻口述形成《大唐西域记》。这部记录了亚洲腹地山川风物、历史习俗的作品诞生后不久,就被传播的力量赋能。玄奘的弟子为了适应当时传播的需要,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将法师的部分经历用神化、夸张的笔法讲述给大众。
南宋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出现成为玄奘故事走向更广泛受众的重要节点。这部话本以“猴行者”(即孙悟空)的经历为主线,贴近人民对于敢爱敢恨、性格果毅、本领超群等的情感寄托,也是吴承恩(民国年间由胡适等人认定为作者)创作《西游记》重要的灵感源泉。元代取经题材作品《西游记杂剧》出现了唐僧师徒四人、白龙马这五个核心角色及“唐三藏路阻火焰山”等重要情节。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副牌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新中国第一个《西游记》标点、注释整理本,至今已有70个年头。这个对中国读者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版本以明刊本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为底本,参考多种版本点校整理。出版70年间,《西游记》原著以更加规范、严谨的样貌呈现给读者,让在新媒体赋能下腾飞的《西游记》IP有一条通向经典原著的通道。
1927年,上海影戏公司出品,但杜宇执导的电影《盘丝洞》成为《西游记》与现代传媒手段的第一次握手。自此,《西游记》成为电影、电视剧、动漫、动画、游戏等诸多领域的创意源泉。尤其是悟空,在每位读者心中,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孙行者。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人民的生命力,也是《西游记》具备广泛传播力的根本。
《西游记》的每一次IP改编,其呈现的视觉化场景的原型,都会让“西游迷”们燃起回到改编现场的冲动,借此拉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其中的36个古建筑场景取景地,山西就占了27个。除了早已经“火出圈”的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等古建筑外,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铁佛寺二十四诸天也借助悟空的力量,刷爆各大旅游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在跨文化、跨艺术门类的赋能下,由法国著名作曲家洛朗·佩蒂吉拉尔担任作曲、著名舞蹈家王亚彬编导的舞剧《西游》,融合《西游记》故事内容及西方交响乐、中国民族舞蹈于一体,以悟空的视角和环形的结构,用新形式呈现了《西游记》中的主要故事,让悟空成为更具有现代人格意义的英雄,成为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的亮点之一。
文化出海彰显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一个筋斗云飞出十万八千里的悟空,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西游记》以不断更新的生命姿态飞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