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中国与该地区的关系发展走出了“黄金三十年”的不平凡道路。尤其是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密切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联系。11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融通、合作与相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构建,作出了三重地区贡献。
第一,中国与中亚的融通为地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反映到中亚与中亚的合作关系中。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创新合作模式,着力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并以此为发端形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发展理念不断契合,合作内涵不断延伸。当前,中亚地区已经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
近年来,不断完善创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与实践同样与中亚密不可分。不论是新型国际关系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或是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中亚国家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理念的认识日益深刻,对中国外交实践的认同日益增加。除机制化的双边交往与合作之外,中国与中亚国家还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平台和机制下密切配合协作。2023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标志着双方共同建设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第二,中国与中亚的合作为地区提供了有特色的发展机遇。当今俄罗斯、美国、欧盟以及印度、日本等国家或行为体均在依托自身制度和发展状况,与中亚国家建立政治、经济与外交等领域合作机制,并提供国防安全、基础设施与公共交通、卫生健康、环保等领域的国际公共产品。同样,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肩负的国际责任和国际道义,通过双多边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搭建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合作平台,提供了有持久生命力的国际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等平台和机制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不断释放,中国不断向地区国家提供以基础建设为核心的各类国际公共产品。借助于此,中亚国家在欧亚交通领域的独特优势不断放大,为自身发展、地区经济开发和强化对外互联互通作出巨大贡献。地区蕴藏的油气等能源矿产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各类绿色清洁能源转化成经济红利。中国各类优质产能的落地生根拉动了地区工业水平的提升,输入的各类优质产品普遍提高了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各国输出的各类优质食品则满足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中国与中亚的相处为地区国家展示了一种和谐的共存之道。中亚极为重要的地缘位置使得其历来是民族部落和宗教文化的冲撞融合之地,近代以来也曾是老牌帝国进行“大博弈”的场域。值此当今百年变局之际,域外有影响力的行为体更是纷纷加大在地区的战略投入,有关国家对地区影响力的争夺越来越激烈。面临这种态势的中亚国家,既有意发展与域外行为体的良好关系以拓展国家利益,又面临着维护主权安全和领土独立的重任。
面对大国与周边国家的如何相处这一历史难题和现实困境,中国与1992年独立的中亚国家在“上海五国”机制下稳妥解决了边界划分问题,并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将这一机制成功拓展成上海合作组织,使其成为共同维护欧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力量。正如2022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所总结,中国同中亚五国合作的成功密码在于双方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近年来秉承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使得中国与中亚国家完全找到了正确的相处之道,双方关系已经成为区域睦邻友好的典范。
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全部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频繁密切的元首交往和高水平政治互信,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人文交流,让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在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的引领下,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常态化合作中,未来中国必将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展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