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刻调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在加大开放上迈出新步伐,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为未来发展指明奋进方向。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勇当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咬定青山不放松”,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水平迈进。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站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周年,从首批的14家到最新的229家,从分布于沿海12个城市到遍布31个省(区、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肩负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路径的使命。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0.1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9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比重均接近四分之一,聚集3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设立总部、研发中心超过300家。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结构也持续优化,在2022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3万亿元,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30%,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的27%,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四十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加强对国际经贸新规则先行先试,在填补规则空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建设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有效提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项下通关便利化、首创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退货商品+区块链辅助管理”模式。诸多“第一”“率先”“首家”标注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鲜明印记,彰显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刻调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探索放宽市场准入,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和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开放,确保外资企业在获取要素、资质许可等方面享受国民待遇,以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国际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坚定不移地在加大开放上迈出新步伐,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呈现出融合交叉、多点突破的局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之一,资源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具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可积极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
对外开放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拥有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68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3万个,未来应当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强化精准化政策支持,支持外资科技企业与国内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开展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引进一批拥有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和自主研发体系的国际机构,培育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充分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积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在国际合作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应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聚焦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数字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以打造具体场景为牵引促进新技术迭代应用,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以数字产业为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深化数字产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增强数字产业发展本领,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汇聚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竞争力、市场主导力、产业生态控制力的数字企业,在数字产业集群规划用地、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人才供给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数字产品、数字技术、数字企业“走出去”,不断提升数字产业集群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与自贸试验区形成对外开放的联动效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等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都是以开放为基本特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共同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从地域范围看,现有的自贸试验区基本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区域依托,两者具备联动发展的良好基础。下一步,建议积极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叠加优势,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在知识产权、竞争中性、政府采购、数据流动、环境保护、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快实现国内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以协同开放为抓手,拓展先行先试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制度创新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在政策应用、功能提升、区域合作上争取更大突破,促进信息沟通、资源共享、要素流动畅通,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以及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其他开放平台之间可以进一步紧密合作、深度交融,鼓励各开放功能区之间的联动、协同与共享,促进制度创新的互鉴交流,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拓展合作空间,提升整体资源配置能力,实现区域良性循环和联动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