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积极发挥学术界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赵一豪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1月15日   第 05 版)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学术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以党的建设引领学术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肩负着重要职责任务。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学术研究的全面领导。学术界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学术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以党的建设引领学术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学术研究机构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学员、学生群体的联系作用,广泛凝聚起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劲力量,助力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系统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发挥“两个结合”最大法宝作用,从中华文明发展史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总结规律、提炼智慧,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研究阐释“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共同”等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研究阐释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历史。调动学术界的积极性,不断推出更多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优秀理论成果。积极凝聚培育壮大研究人才队伍,加强中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为他们把方向、搭平台、强激励,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推出更多原创性理论成果。

守正创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学术界与教育界、文化界、传媒界的交流合作,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增进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

服务大局推进民族事务和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界应积极开展政策、实践研究,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战略目标,大兴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做好党的统战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决策咨询服务,助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地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跨学科创新研究,借助法学、国家安全学、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城市研究等学科视角,围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维护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精准研究,对基层创新实践进行总结提炼,不断推出可应用、可推广的资政成果,为推进民族事务和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干部)

2024-11-15 赵一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0137.html 1 积极发挥学术界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0,1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