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末,排球曾经是铁力人的“全市第一运动”。历经20多年的发展,排球文化的热潮从机关逐步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校园,特别是随着铁力一中女排的声名鹊起,“排球之乡”由此得名。
“排球之乡”美名远扬为推进铁力市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14年5月起,铁力市委、市政府将体育教育事业放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举全市之力,深入开展中小学体教融合改革工作。
如何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落实。铁力市政协以“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线,按照市委对体教融合工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优势,领导班子带头,调动各界委员力量,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持续助力体育运动进校园。围绕“加快推进铁力体育后备人才振兴发展”“提升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建议”等进行协商议政,协商成果为探索体教融合发展新模式提供决策参考;“科学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营养补给”等对策建议被吸纳到全市“十四五”规划和相关支持政策中。特别是围绕《加强体育场馆场地建设》提案办理,多次会同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谋划,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完善场馆服务功能建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铁力市体育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2014年,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全市中小学体育馆10个;2021年,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体育训练馆2个;2024年,中小学球类体育教育的财政预算资金由2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全面筑牢了铁力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
履职重在持续。铁力市政协长期坚持助力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2024年8月,组织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围绕“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工作,促进我市特色教育发展的建议”议题开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调研期间,委员们了解到,全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体育人才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对此,铁力市政协委员、市一中校长李伟建议:要以专业搞体育,以人才兴教育,大力引进特色人才,探索打造体教融合联动共育新模式。
“当前,我们已逐步形成体育教育合作共赢的机制,全市已有8所中学开设了体育特长文化班,对小学、初中、高中队员实行差异化管理,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铁力市副市长刘士东列举了体教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
在政协的协商会议上,与会者对体育人才引进工作达成共识:“要靶向引进专业人才,配齐配强教练团队,在住房保障、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建立重大赛事奖励,完善运动员成长机制;制定出台支持球类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委员们饱含民生关怀的真知灼见逐渐转化为了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铁力一中先后被命名为“黑龙江省青少年排球训练基地”“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成熟的队员选拔机制,多渠道引进后备人才,建立人才梯队。
“这10年是我市体育教育勇攀新高峰的10年,也是体育惠民书写新画卷的10年。”铁力市政协主席刘铁力表示,“政协将继续发挥优势,做好协商议政‘后半篇文章’,为推动体教融合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