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文化周刊

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味的人

《人间有味是清欢》

朱永新

在出差途中读完了于丹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本书是2015年出版的,到2017年已经印刷了17次,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曾经听好几位朋友说,于丹的讲演和著作都是“心灵鸡汤”,不够深刻,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等。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于丹做了一件把传统文化和古代经典大众化的大事情。这是许多老一辈学者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于丹的讲演面对的往往是大众,她的使命是把经典变成大众喜爱的方式所接受。至于有人说她这里那里讲错了,其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所有的经典诠释都是诠释者眼中的经典,要么是“我注六经”,要么是“六经注我”。她的《论语心得》能够发行600万册,国外版权30余种,销售40余万册,相信读者自有基本的辨别力。

于丹在书中讲述了她与金开诚先生交往的故事,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于丹著述的价值。金开诚先生在看完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后对她说:“你做了一件让我们这些老头子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情,让老百姓亲近传统文化。我这把老骨头愿意给你站场子,你要是有什么地方用得着我,你就招呼。”从这个意义上讲,于丹是一座重要的桥梁,架起了经典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其次,于丹书中的“心灵鸡汤”是有营养的,满满的正能量,对青少年成长是有所帮助的。她没有板起脸孔居高临下,而更像一个邻家大姐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善于用小事情引出大道理。她用台湾夫妇制作一碗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将寻常岁月变成难忘节日。她用自己的主治医生意外去世的故事,告诉我们“来日方长并不长”。她用父亲为她买蛋糕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血脉里的眷恋”。在这本书中,她讲人生,讲幸福,讲成长,讲读书,讲行走遇见的风景,讲生活的闲情逸致,没有太多的引经据典,但处处感觉到孔子和庄子的智慧。“你在意什么,生活就给你什么”“学会爱,更要超越爱”“无论如何,心怀希望”“有些爱,要留给自己”“心灵上闲适了,才能让文化融进骨子里”,这样的话语散见书中,充满了人生哲理。

好几次与于丹同台讲演交流,一直感佩她睿智机敏的思维和出口成章的才华,没有丰厚的学养,是不可能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也有机会和她小聚,她豪放浪漫、乐于助人的侠女风范,也给朋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追寻理想的旅程中,我们不妨也像于丹那样,经常停下来看看四时风雨,读读心爱之书,用心去听,用心去感,用心去写,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味的人。

(作者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2021-01-18 朱永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73.html 1 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味的人 4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