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悦读·连载

《雷锋日记》中的工人岁月

《雷锋日记》是雷锋同志亲笔记录的关于自己日常工作、学习、训练、生活的心得。他写日记的习惯在1957年即已有之,止于1962年8月牺牲前夕。

雷锋的日记首次见诸报端是在1960年12月。当时,原沈阳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前进报》刊发了题为《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雷锋同志日记摘抄》的文章,此后雷锋日记的整理、抄录工作亦由《前进报》报社负责。选编工作历时一年之久,终于在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付梓出版了《雷锋日记(1959-1962)》。该书从雷锋遗留的九本日记中选辑出121篇,共4.5万余字,是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雷锋日记》,引起了全民阅读热潮。此后,各家出版社陆续推出了《雷锋日记选》《雷锋日记摘选》《雷锋日记摘抄》《雷锋日记诗文新编》《雷锋日记诗文选编》以及《雷锋全集》等众多版本,可谓经久不衰。

在许多读者的脑海中,雷锋多是以军人形象出现。不过,倘若熟读《雷锋日记》,应该了解他在参军之前,曾先后在家乡湖南省望城县、辽宁省鞍山市、辽阳市等地度过了近两年的工人岁月。作为工人的雷锋和作为军人的雷锋一样,都是用一颗对党的赤诚之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而他那种刻苦钻研、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螺丝钉精神亦发轫于此。

雷锋的工人生涯始自1958年春。年初,望城县委为开垦湖沼荒地,决定兴办“团山湖农场”,号召大家捐款购置拖拉机。18岁的雷锋得知这一消息,毫不犹豫地捐出了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元钱。这笔钱在今天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一位生活在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而言,却是一笔不小的金额。鉴于雷锋同志的突出表现,县委领导决定派他去学习操作拖拉机。2月26日,雷锋光荣地走上了劳动战线,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到达新岗位后,充满干劲儿的他,白天跟随农学院派来的师傅出车,认真观摩、学习驾驶技术;晚上回到屋里,在灯下阅读、揣摩拖拉机的构造和机械原理。从初入门径到熟练掌握驾驶技术,仅仅一个多星期之后,雷锋就可以独自试车,成为望城县的第一位拖拉机手!当年3月16日出版的《望城报》还刊载了他的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当时的雷锋并不知道,学会操作拖拉机及相关机械原理,为自己日后的驾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农场工作的同时,雷锋也在思索着生命的意义。他在1958年6月7日写下了那段激励了无数人的名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1958年下半年,雷锋响应号召,离开故乡湖南前往素有“共和国钢都”之称的辽宁鞍山。初到东北黑土地的雷锋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学习驾驶推土机,成为千百万建设大军之中的“一枚螺丝钉”。进入新岗位后,他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很快就可以独立、熟练地操作推土机,提前取得了推土机手的《安全操作允许证》。但他并未自满,要求自己既要会驾驶,还要懂检修。为此,他翻阅了大量的技术书籍,遇到不好理解的内容就跑到维修工人那里取经。在雷锋的不懈努力下,很快就掌握了推土机的机械原理和修理技术,遇到常见故障,基本可以自己解决。

按《雷锋日记》的记载,他初入厂时,“只是一个抱着感恩的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在生产上只能作到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达到每天的定额。”雷锋所说的“感恩”是指党对他的恩情。雷锋本名雷正兴,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长沙望城县简家塘村。在他未满5岁之时,父亲雷明亮被日军强征做挑夫,惨遭毒打,因无力医治而身亡。次年,哥哥雷振德也患“童子痨”离开了人世。1947年中秋之夜,和雷锋相依为命的母亲张元满受尽地主的凌辱与迫害,悬梁自尽。从此以后,孤苦无依的雷锋只得寄养在亲戚家中。湖南解放后,小雷锋分得了土地,并进入学校免费读书。在他的心中,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决心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通过努力学习团纲、团章和有关团员修养的书籍,雷锋的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朗和远大,干劲也愈来愈足。他在1959年的多篇日记中激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党的教育下,思想开阔了。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朵鲜花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我懂得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理。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雷锋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不仅自己钻研技术,更是厂里公认的热心人。只要大家需要帮助,无论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上的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在雷锋的带动下,洗煤车间形成了一股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大家拧成一股劲,力争上游、忘我工作。

在鞍钢化工总厂工作一年后,雷锋的岗位再次发生了变动。原来,为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鞍钢集团决定在邻近的辽阳市弓长岭铁矿建立一座焦化厂,准备从下属各厂派遣一部分工人前往大山里进行基础建设。相对于鞍山,弓长岭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不仅没有任何配套服务设施,甚至连宿舍都没有盖好。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有了畏难情绪,不愿意去那里工作。但雷锋却找到车间主任,主动要求前往弓长岭。考虑到他是业务骨干,厂里和车间都希望他能留下。但雷锋同志多次主动请缨,坚持要到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艰苦的环境中去历练自己的革命意志。在他的再三恳求下,领导尊重了本人意愿。

来到弓长岭后,雷锋开始更加系统学习毛泽东主席的著作,认真记好笔记和眉批,随时写下读书心得。他在日记中阐述了自己的决心:“一定要很好地工作、学习,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雷锋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实践的。通过查阅这个时期的《雷锋日记》,我们可以整理出他在弓长岭铁矿焦化厂的作息时间。每天早晨上班前的一个小时是他晨读时间,雷打不动。晚上收工后,他有时候会回到宿舍挑灯夜读,有时候则在车间调度室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往往要自学到深夜10点至11点钟,从不懈怠。

除了坚持自学之外,雷锋还把积极分子、劳动模范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好好地学习,顽强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做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人”。

在此后的岁月中,榜样的力量始终激励着雷锋。在1959年11月的《雷锋日记》中曾记录了一件事:当日晚间,结束了一天忙碌工作的雷锋正在车间调度室内,专心阅读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籍。忽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可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高标号水泥。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调度员一时手足无措。尽管身体已经非常疲惫,但想到党的教导,雷锋瞬间从心中涌出了无穷的力量。他迅速跑回宿舍,发动了20多个小伙子组成了一支“抢救水泥突击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抢救国家财产的战斗中。几天后,他号召同志们冒雨抢救国家财产的事迹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雷锋之名逐渐被人们熟悉。

尽管雷锋同志的工人岁月只有短短两年,但他的思想觉悟和革命信念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那个日后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形象也愈加清晰起来。1960年1月8日,雷锋同志告别自己的工人生涯,怀着万分的高兴和喜悦,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当天的日记中,他写道:“我一定不辜负党对我的教育和期望,我决心保持和发扬我们弓长岭矿全体职工的光荣;军政学习争优秀,全心全意保卫国防,成为一个优秀的国防战士。”我们可以将这段文字视为雷锋同志对自己近两年工人生活的感悟与总结,也是为自己即将步入军旅生涯的宣言书。斯人已逝,言犹在耳。让我们接过雷锋同志的枪,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将螺丝钉精神一代一代地永远传承下去。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2021-03-13 林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90.html 1 《雷锋日记》中的工人岁月 3,39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