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急诊不急”“导诊不导”亟待改变

石朕 本报记者 吕东浩

“当前,城乡居民健康需求持续上升,现有医疗卫生供给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大连市政协智库成员、大连市委党校教授沈毅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提高群众看病就医便利度的建议》,4月6日获大连市政府领导批示,并被市卫健委等部门纳入办理程序。

沈毅调查发现,目前,大连市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有的甚至“一号难求”,不少患者需要楼上楼下奔波、穿行于各科室之间来回复诊,就医体验下滑、满意度不高,已经成为民生痛点和营商环境短板。

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表现在哪里?沈毅列出几种现象,排在前两位的一是“急诊不急”,患者在急诊挂号、临床检查、缴费取药、打印报告单、医保报销等方面需要来回跑腿,就诊办事服务过于分散,医疗服务模式急诊特征不明显;二是“导诊不导”,有的医院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导诊环节过于后置、形同虚设,对挂号分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分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针对“急诊不急”的问题,沈毅呼吁切实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急诊室相对集中医疗服务改革,推广急诊大厅“一窗通办”业务,合理分布急诊医疗资源空间,适当集中、精简、标准化急诊就医办事流程,探索建立急诊办事管家服务机制。

针对“导诊不导”的问题,沈毅提出在各大医院配足配强导诊咨询服务队伍,并把导诊服务贯穿于群众看病就医的全过程,衔接好事前、事中、事后办事流程,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办。探索开办医院内“一号通办”业务,推广“联合门诊挂号”机制,允许门诊挂号跨科室共享、流转、会诊等使用。

着眼全面推行分级诊疗,方便社区居民寻医问诊,沈毅建议进一步加大社区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建立财政资金对社区卫生机构奖补长效机制。深化社区医疗联合体改革,借助医院外力配齐配强城乡卫生院、社区诊所所需医疗资源。建立社区首诊激励机制,在医保报销、专家挂号、手术预约、健康体检等方面,给予患者、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一定的优惠扶助政策。

此外,围绕补齐120急救体系短板,沈毅主张适当许可民间资本进入急救领域,缓解当前公共急救资源的供需矛盾。大力发展社区急救,让患者在身边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初步救治,为专业院前急救赢得宝贵时间。建立急救呼叫“一口受理”登记服务机制,搭建120调度中心、医院急诊科、患者及家属三方对接平台,提供自救或防范二次伤害等急救指导服务。

2021-04-19 石朕 吕东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288.html 1 “急诊不急”“导诊不导”亟待改变 5,28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