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这本书的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平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可以这样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他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转而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见解独到,且文采飞扬、辞情并茂,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的赏识。侯景之乱后奉命校书,在西魏攻陷江陵时被俘,被遣送到西魏;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黄门侍郎。北齐灭亡后,被北周征为御史上士,北周被取代后又在隋朝做官,于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约于开皇十七年(597年)因病去世。
颜之推写这本书,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子孙一些有益的训诫。他尤其感慨,颜氏家族虽然素来“风教整密”,但是自己因为9岁就遭到家难,父亲过世,没有受到严格的管教,长大后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经过长久的磨炼才改掉。他说自己“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意思是,自己经常心里跟嘴巴作对,理智与情感冲突,夜里觉察到白天的不对,今天追悔昨日的失误,自己哀怜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以至于落到这种境地,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再蹈覆辙:“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这就是《颜氏家训》的由来。
可以说,《颜氏家训》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深思熟虑的产物,包含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颜之推的三个儿子颜思鲁、颜愍楚、颜游秦,四个孙子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都很有名气。尤其是嫡长孙颜师古,更是唐代最著名的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和文学家之一。颜之推四世孙颜昭甫、五世孙颜元孙、颜惟贞均属名家。六世孙有名的更多,尤以“颜氏三卿”——颜真卿、颜杲卿、颜春卿更为显赫。颜真卿受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谥号“文忠”;颜杲卿被封为常山公,谥号“忠节”,二人并称“双忠”。
因为《颜氏家训》共有7卷,包括20篇,体例宏大,内蕴丰富,限于篇幅,不能逐一赘述,简单介绍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第一篇“序致”中,颜之推认为,圣贤的书籍,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建功立业使美名远扬,所有这些也都已讲得很全面详细了。魏晋以来,所作的一些诸子书籍,类似的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如今之所以要再写这部《家训》,并非是敢于给大家在办事、为人处世方面作什么规范,只是用来整顿家风,教育子孙后代。同样的言语,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容易相信;同样的命令,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愿意执行。
在“教子”篇中,颜之推认为,“父母威严而有慈,子女畏惧而生孝”,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地溺爱,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和颜悦色,到孩子懂事时,就会把错误当成正确。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为时已晚,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再树立父母的威信。
太过仁慈的溺爱会让孩子缺乏管教,最终使其受伤受害,成为道德败坏之人;而太过严苛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其产生逆反和叛逆心理。所以,最合理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威严而又慈爱,恩威并施、宽猛相济。
在“兄弟”篇中,颜之推认为,兄弟是形体分而气质相连的人。当他们幼小的时候,父母左手牵右手携,前襟后裾,吃饭同桌,衣服轮流穿,学习用同一册课本,游玩去同一处地方,即使有荒谬胡来的,也不可能不相友爱。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各有各的妻,各有各的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能成为一生的兄弟,相扶相携走过一生,是人生的福气。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这份“手足情”,无论何时,都不要将这份亲情割舍掉。
在“治家”篇中,颜之推认为,父母是一面镜子,孩子们常常是通过“照镜子”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表率,这样他们才不会沾染到自己身上的缺点。
当前,我国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的三重转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现代家庭教育的根本困境在于社会普遍价值物质化情景之下,对于教育的基本功能,以及人文和精神层面关注的缺失。因此,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精神的传承显得尤其重要。
《颜氏家训》对于中国当代社会尤其是家庭教育有着以下启示:
第一,重视早期教育,把握好家庭教育的角色。
家庭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场所,《颜氏家训》非常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特别强调要重视早期教育。做父母的,不要以为先贤圣哲说的道理,让孩子背会了孩子就能够做到。有关人生、有关幸福、有关如何做人的事情,父母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和沟通。要注意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沟通和引导,需要注意身教胜于言传,把提要求变成提供支持,很多家长和老师习惯于用指责和控诉来代替沟通和引导,这是不对的。
当前社会的家庭教育存在忽略个体差别,通过比较、排名等方式过分向成绩领先的孩子看齐的现象,这也是存在问题的。孩子的成长本来就存在个体差异,教育要“守道待时”,把握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绝不可拔苗助长。《颜氏家训》还提到父母要有公平公正之心,偏爱和偏心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害的。在现代教育中,这种观点可以进一步引申为要尊重孩子的多元化和差异化,要用多元化、差异化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缺点。
第二,“教”重于“养”,品格教育重于技能培养。
现代社会中,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场所。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和社会来完成,使得许多家长偏重于“养”,而不重视“教”。重视物质上的满足,忽视品行上的教育,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极尽所能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认为教育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情。这种认识就大错特错了,“养不教,父之过”,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上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更应该是由家长来完成的事情,而不能全部推给学校和社会。
现在许多父母还容易犯的一个认知错误,就是过分强调对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品行上的教育。正如《颜氏家训》中也谈到的,“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教育后人要做事业,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修身扬名,要传道立事,这样才能不愧于生命、不愧于祖先、不愧于后人。所以,现代家庭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孩子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因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识、才华、能力、财富,而是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行素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做好情绪管理,保持良好心态。
《颜氏家训》中提到“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告诫子孙在贪欲面前一定要“止足”,要划清欲望的边界。同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懂得“知足”的道理。知足者富,知足者不辱,知足者常乐。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孩子们缺乏自控力,会有很多的诱惑、需求和欲望,许多家庭对于孩子的任何需求都处于一种过量满足的状态,却忘记了溺爱不是爱而是害的道理。《颜氏家训》中有许多强调要明理节欲以及知足少欲的思想,可以总结为八个字,“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欲不可纵讲的是培养自控力,志不可满讲的是情绪态度上的谦虚谨慎。
《颜氏家训》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宋代朱熹的《小学》,清代陈宏谋的《养正遗规》等,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不只朱、陈二人,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莫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誉之为“古今家训之祖”,明代学者王三聘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从《颜氏家训》之多次重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更可见其影响深远。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启了后世“家训”之先河,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之大。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该书不仅表现在“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证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思想解读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