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玉
“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明代茶人、学者许次纾在其著作《茶疏》中的一句话,经常在人们谈及谷雨茶时被一再引用。这句话,到底该如何解读,放到现在是否适用,如何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谷雨茶,第九、十、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鲁成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我们要明确,明前茶、谷雨茶、立夏茶等概念,主要是围绕绿茶来讲的。从专业角度看,这几类茶的品质肯定是从前到后在逐步下降,明前茶最优,谷雨茶其次,立夏茶最后。”鲁成银介绍,“审评绿茶,鲜爽度是重要标准。明前茶历经一冬的积累,其氨基酸和糖类等内含成分较为丰富,使得茶叶鲜爽度高,甜度也高,茶多酚等苦涩味成分含量少,茶叶口感苦涩味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明前茶到谷雨茶再到立夏茶,茶叶的成熟度越来越高,茶叶中茶多酚等苦涩味成分含量增加,苦涩味也在加重。所以,明前绿茶还是最好的。”
那为什么不少消费者青睐谷雨茶呢,在鲁成银看来,这是另一套评判标准。“从口感来说,有些消费者喜欢更为耐泡、味道更浓的茶叶;从价位来说,由于明前茶品质更好,价位更高,谷雨茶则会便宜很多。所以从一些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谷雨茶滋味浓厚、耐泡度高,价格又相对实惠,其性价比自然更高些,因此很受他们的欢迎。”鲁成银说。
谷雨与茶,早在古时便密不可分。和谷雨茶相关的诗词、表述不胜枚举。如“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名露华鲜”“谷雨谷雨,采茶对雨”“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等。
在鲁成银看来,此谷雨茶非彼谷雨茶,古时的谷雨茶更近似于当前的明前茶。“按照我的推断和理解,古时春天回暖晚,群体种茶树的发芽时间也会相对较迟,采制时间自然也会更晚。当下则是今非昔比,一方面,茶叶科技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已有百分之七八十的茶叶品种属于无性系繁育,这些无性系品种以发芽早为主要特点,采摘期已大大提前;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茶树发芽时间同样有所提前。换句话说,古时采制的谷雨茶,很大程度上算是头采茶,近似于当前的明前茶概念。而当前的谷雨茶,则是二春茶。”鲁成银解释道。
雨前茶,谷雨茶,社会上对其称呼也并不统一,相较而言,鲁成银偏向后者。“雨前茶的概念,即包含了所有谷雨前采摘的茶叶,也包含了明前茶,明显将范围扩大了。而谷雨茶泛指谷雨时节前后采摘的茶叶,可能会更加合适一些。”鲁成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