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夏周末

以新的艺术佳作守护人民的心

——《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在京举行出版发布会

《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本报记者 杨雪

7月6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在中国文艺家之家组织召开《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会。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迄今已连续编撰9年,那么今年的报告有什么亮点?《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认为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在覆盖面和文字量方面,做“加法”和做“减法”并行。在保持报告整体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今年新增文艺志愿服务分报告,展现文艺界助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品质创新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同时,精简报告内容,加大概括总结力度,使全书更加简洁。二是在全面反映和重点关注方面,总结成就和研究问题并行。报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抗疫伟大斗争的胜利中作出的贡献,做了比较准确的描述。同时,认真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客观理性研判下一年度艺术发展的趋势。三是在编撰力量的配置方面,内部支持和外部合作并行。在中国文联党组的有力领导下,编写工作汇聚众多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文联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努力把报告打造成“展示行业发展成果,观察艺术发展趋势,彰显艺术文化价值,促进行业繁荣发展”的综合性行业发展报告,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献礼。

那么2020年,中国艺术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已经是第九次参加总论撰写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主任王一川作了如下总概括:一是文艺抗疫成为年度特色,艺术社会价值彰显;二是脱贫攻坚带动文艺扎根乡土,中国故事讲述日渐成熟;三是线上云端成为常态,新媒介艺术发挥巨大作用;四是艺术创意产业在困境中发展,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是全面落实美育工作部署,发展新时代美育教育评价改革。总论还就中国艺术发展新趋势作了前瞻:一是潜心创作优秀作品,在“十四五”时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巩固文艺抗疫扶贫成果,以优秀的主题性创作迎接建党100周年;三是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巩固和优化“互联网+文艺”的诸多表现形式;四是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五是抓精“深扎”和文艺志愿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精神力量。

展望今年艺术发展状况,有哪些新变化值得注意?王一川指出:

文艺界应当自觉承担守护新百年人民之心的使命。“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总要求,作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论断。从文艺繁荣发展看,这就是要求以新的文艺杰作去守护新百年人民之心,也就是应当满足新百年境遇中人民通过艺术审美而更加透彻地感知新的生活世界、品味人生意义、洞悉未来远景、提升精神境界等新需要。

重大主题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其新探索、新趋向值得总结。例如建党百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影片《1921》和《革命者》,电视剧《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理想照耀中国》《中流击水》等。再如从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转向乡村振兴主题文艺创作的作品,电视剧《经山历海》《温暖的味道》。其中,艺术典型化再构型、大写意手段等,都可以成为评论关注和总结的焦点。

电视艺术分报告负责人范宗钗总结了电视艺术的年度发展状况、主要成就、创新与突破、存在问题、未来趋势建议等,围绕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动画等类别进行梳理分析,可以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20年度电视艺术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0年度的电视部分报告主要有以下特点:

聚焦主题主线。报告关注了2020年围绕脱贫攻坚、抗疫等主题主线,涌现出一批优秀电视作品。如,《枫叶红了》《最美的乡村》《石头开花》《我来自北京》《脱贫大决战》《大搬迁》《决战美丽乡村》《闽宁镇纪事》等作品,这些作品聚焦新时代农村生活的变化,聚焦一线扶贫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农村生活的变迁,记录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也用生动的影像存留了一份中华民族共同奔向小康的时代记忆。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在一起》、网络剧《一呼百应》、纪录片《同心战“疫”》《第一线》《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等抗疫题材电视作品再现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从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祖国归属感和认同感。

体现对人的关注。近年来,电视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现实主义优秀作品,报告对这些电视作品进行了重点关注。如,电视剧《什刹海》用普通人家、日常生活写出了具有时代感的北京文化,《安家》呈现出大都市里的人情冷暖和普通人的奋力拼搏,《装台》用一个特殊的职业、一群小人物苦辣酸甜映射出时代的变迁。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精神,在报告中进行了重点分析。

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中国视协作为金鹰奖主办单位,在组织报告编撰中尤其注重对第30届金鹰奖获奖及入围作品加以评析。

同时,报告中还关注网络视听领域创作趋势,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等。

书法艺术分报告首席专家郑晓华总结了书法艺术领域的发展概况,他指出:行业引领卓见成效,书法行业风气渐正。如市场炒作现象有了根本性改变,书法界“官气”“商气”浮躁之气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等。通过以艺战“疫”和脱贫攻坚等主题活动,锻炼了队伍,提高了面向生活进行书法创作的能力。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作为中国文联的重大出版项目和重要品牌工程,已连续出版九个年头,旨在从宏观上盘点中国艺术行业年度发展状况,研究年度艺术发展思潮,分析年度重要艺术现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判下一个年度艺术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已成为社会各界观察文艺界的窗口,文艺界观察行业发展的窗口,文艺工作者观察文联工作的窗口。

2021-07-10 杨雪 ——《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在京举行出版发布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9235.html 1 以新的艺术佳作守护人民的心 9,23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