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最是读书飘香处

映铮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字句多出自书香门第或豪门大户,农民则多是“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主角。然而,在新时代新农村,农民挑灯夜读的现象正在山乡流行。自然、清新、宁静的农村,无疑是最好的读书之处,处处皆可开卷,卷卷都藏着智慧源泉和精神力量。

前不久去参观农家书屋建设,看到了一番别样的景象,很多农民白天穿梭于田间地头,闲时或晚上思索于书本之中。小小的农家书屋里,不断有人探访,或就地翻阅,或借回去深读。这也叫“读亦有道”吧。旭日东升时,锄禾当午后,放下农具,洗手读书。捧起一卷一册,或查阅种养方面的知识,或领略大师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直至醍醐灌顶。即便只是消遣的故事书,也会让他们那汗迹未干的脸显得熠熠生辉。

内心有仰望的人,总是在低头干活。这样的场景我是熟悉的,父亲当年爱看书,也就因此有个好榜样。采花放羊之余,也会像模像样地捧起书来。慢慢明白了,德润人心、陶冶情操之重任基本由书籍担当。要学得动如行云流水之飘逸,语若幽谷深兰之吟唱,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没有书房的时候,柴房也是一个任意驰骋想象的空间。看的是书,读的是世界。流水潺潺处,虫子和鸟儿协奏时,公鸡打鸣母鸡咯嗒间,世界才会更清晰、更直接;文字的诗意和韵味才会更锦灿、更悠长。

农民读书,已然渐成风尚。新时代的农村,最是那读书飘香处,挥不去的是那浓浓诗意。

中华五千年文化之典故珍籍,由无数读书人创新和延续。丢掉书籍这个阶梯,怎么攀上人类文明和发展的最高峰,不牢固知识体系,怎能形成挥洒自如的能力?中国广袤的版图上,农村人口占比很大,中国的强大离不开农民真正的富裕。而真正的新农村不是刷墙运动,不是报告上的数据,而是拥有大批有新思想、新见解的新农民。

这个世界,只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在建构我们认知所依附的基石中,最重要的是书籍。它记载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对人类自身事件的描述,以及对这些规律和事件的思考。只有让更多的人懂得了这些规律,接受这些思考进而再思考,才能避免走弯路,更快更好地奔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作者系四川达州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

2021-07-10 映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9238.html 1 最是读书飘香处 9,23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