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塑造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李敏谊 宋萑 王诗棋

今年春天,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幼小衔接的核心是儿童的发展,强调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强调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完善监管和治理机制,系统推进科学衔接,以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本质是从生态学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幼小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的国际启示

从理论上来看,幼小衔接更凸显的是一种生态学概念,展现了一种时空变化过程中的连续性与转换。如何为处于这一时空变化过程中的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以保证其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理论及国际经验显示,密切幼小衔接发生的时空联系是应对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举措,即塑造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为OECD)在2017年6月出版的《强势开端V:幼小衔接》报告中,总结了OECD国家如何塑造教育生态,以顺利推动幼小双向衔接的经验和举措。

在政府治理方面,不少OCED国家专门为幼小衔接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或报告,明确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政策目标,并通过赋权地方政府,明晰各层级政府职能等管理措施,来贯彻落实幼小衔接政策;在教师专业队伍方面,OECD国家通过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协同合作来促进两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持续,例如拉近幼儿园和小学的空间距离,推进两个学段教师在准入条件和工作条件上的一致,增加两个学段教师在职前培养课程中的幼小衔接内容,推动教师职后培训上的信息共享和活动共建,促进专业队伍发展的有效衔接;在课程与教学方面,OECD国家主要通过制定统一的课程和学习标准、加强教学理解来保证两个学段课程与教学的一致性。例如法国将学前三年与小学三年变成一个单独的课程框架,确保使用共同的学习原则。而芬兰全新的托幼机构课程、学前班课程和小学课程都一一对齐,确保幼小衔接的连续性。在课堂教学上,许多OECD国家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提供相互体验的机会,并加强两个学段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上的协同交流合作。

幼小衔接问题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痛点,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其复杂性不言而喻。而在当前我国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环境下,幼小双向衔接肩负的责任更是不容或缺,为此,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相关探索,试图通过无缝衔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段以实现科学育人。如何基于国情,借鉴理论和国际经验为幼小双向衔接塑造生机勃勃的教育生态?需要进一步明晰贯彻落实幼小衔接政策的管理机制和实践路径。

管理机制的北京探索

以幼小衔接的北京探索为例,在机制方面,需要建立三个联动管理机制:

建立行政部门联动机制。市级行政部门定期指导区级行政部门落实机制,区级行政部门定期汇报机制,区级行政部门定期交流分享机制;建立教研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层级教研工作体系,加强市级教研部门对区级教研部门的定期指导,加强区级教研部门定期汇报和交流反馈;

建立舆论引导联动机制。主流媒体发政策引导,学术期刊发科研成果引导,新媒体发案例引导。在路径方面,需要建立四个行动路径:教研+学校实践研究,研磨构建衔接课程体系;衔接教师交换机制,培养师资队伍;学区融合机制,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学区,开展一体化学区衔接,深度实现幼小衔接;

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幼儿园和家庭合作联系,实现家校共育。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小衔接工作,北京市门头沟区新九年项目组先行实验,从“幼小衔接政策倡导行动”“课程与教学协同创新行动”“教师队伍与教研团队雁阵工程行动”三大行动着手,以“课程与教学协同创新行动”为核心,包括“幼儿园入学准备课程”“小学入学适应课程”“暑期亲子入学适应课程”“课程与教学法融合创新”等四大模块,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合力,探索为幼小双向衔接塑造生机勃勃的教育生态,努力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做好准备。门头沟区新九年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实施路径,积极顺应了国际和国内幼小衔接政策趋势,塑造教育生态的理念与方案,对于其他地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21-08-04 李敏谊 宋萑 王诗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501.html 1 塑造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10,5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