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让普洱茶随着岁月的增加而身价倍增。古树茶、名山茶、陈年茶受到追捧,一时间泥沙俱下,冠以“陈年普洱”的老茶鱼龙混杂,让普洱茶产业健康的生态圈受到污染。可喜可贺的是,近日,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制定的《年份普洱茶质量保荐追溯技术规范》一锤定音,使年份普洱茶有了标准。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从而形成独有的品质特征,是时间和存放环境变量的综合成果。这种转变坊间称作“越陈越香”。
据悉,2019年,云南普洱茶产量约15.5万吨,销量约10.55万吨,约有5万吨普洱茶被放在仓库里贮存、陈化。当前市场上年份普洱茶数量巨大,据调研,仅东莞一地藏茶量就超过30万吨,预估全国超100万吨。但是,由于没有产品标准和统一称谓,市场上存在陈化茶、中期茶、老茶、仓储茶、号级茶、印级茶等诸多称谓,所谓“陈年茶”出现流通乱象,质量不安全、品质良莠不齐、价格虚高、信息不实等,给普洱茶的市场流通一定来影响。为此,普洱茶生产企业迫切希望能有明确的后发酵生产方式(仓储)和检验标准,确保年份普洱茶的品质,提升产品价值,转化变现;对于消费者来说,希望能明白消费,品质等价;对于监管者来说,希望能更好地规范市场,确保年份普洱茶质量安全、品质达标,维护消费者和生产者权益。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提出“年份普洱茶”概念并着手制定《年份普洱茶质量保荐追溯技术规范》。
针对新发布的《年份普洱茶质量保荐追溯技术规范》,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勋儒表示,这个“规范”有利于解决年份普洱茶市场面临的质量安全难题、市场乱象、产品流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立起原料工艺可溯、产地可查、品质保证、消费放心的良好市场秩序,促进年份普洱茶的流通消费,有利于推动普洱茶生产者和仓储者按照茶产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提升生产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品牌形象,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部门针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效率等。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会长刘卓慧表示,这项标准的制定与发布充分体现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团体标准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基础,通过团体标准确定普洱茶年份,填补了长期以来年份普洱茶的判定缺乏科学依据的空白;二是通过科学方法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年份普洱茶不是简单的年代记载,而是需要有质量的保存约束条件,只有在满足了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才能确立年份普洱茶;三是通过第三方的评价和认证,使消费者对年份普洱茶的信任度大大增加,也给普洱茶的市场流通挂上了可信赖的标签。当然第三方评价的有效性也应该可以追溯。
“为让普洱茶绽放时代的光彩,不仅要在宣传上做功课,更要在质量和质量管理上做功课,产品的质量保证和产品的可追溯是普洱茶品牌价值得以提升的基础条件。”刘卓慧说。
(云茶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