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夏周末

从困牛山之战看伟大建党精神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刘焕性

历史的魅力常在细微处显现,伟大的精神总在危急时闪光。如果不是今年5月中旬有幸跟随全国政协党外委员“学习百年党史,增进‘四个认同’”视察团到了贵州省瓮安县的猴场会议旧址,我就可能一直都不会知道据此100多公里外的困牛山,也不会知道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场英勇而壮烈的战斗——困牛山之战。

在参观瞻仰猴场会议旧址时,视察团分团长、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戚建国站在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的地图下给我们讲,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中央曾电令红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这实际上是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进行侦查和探路,后来中央红军长征所经的赣、湘、桂、黔地区尽管不是完全按照红六军团的行军路线前进,但大体上是沿着红六军团的路线行进或与之平行行进,有时又是交叉向西走的。在红六军团行程5000多里、转战80多天的征战历程中,困牛山之战虽然规模较小、后来的宣传较少、知道的人不多,但红六军团不怕牺牲、不负人民的英勇壮举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1934年8月12日,红六军团9700多人在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等的率领下,从湘赣根据地出发,向湖南中部、广西一带前进。9月下旬,进入贵州黎平地区北渡清水江,遭遇敌军堵截,开始发生激战。10月初,红六军团从余庆县的龙溪经大涵洞、老羊坡、苕平沟、勤洞坡等地进入石阡县境的甘溪地带,准备前去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合。但在此之前,湘、桂、黔三省的敌军就已料定红六军团必经余庆、石阡,于是集聚兵力企图三面合击,将红六军团消灭在石阡地区。所以等红六军团进入石阡境内时,就已经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敌人形成了合围之势。困牛山之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困牛山位于石阡县西北部的龙塘镇川岩坝村,这里三面有黑滩河环绕,地势南高北低,山谷幽深、悬崖峭立,像一头巨牛静静伏卧。87年前在这里的陡峭绝壁上,曾发生过一幕红军长征途中的悲壮故事:100多名红军战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和被胁迫走在敌人前面的当地群众,毅然决然集体跳崖,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的壮举。

10月15日,红六军团主力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下转战至石阡县龙塘镇,准备夜宿板桥镇,天明时渡石阡河与红三军会合。但红六军团在此地又陷入追踪而至的湘黔敌军24个团的重兵包围之中,激战再次爆发。10月16日是农历重阳节,红六军团决定突围南撤,红18师52团800余人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下奉命断后,掩护军团主力突围。完成断后任务后,52团沿主力南撤路线追赶,后为拖住紧追主力不舍的湘黔敌军和地方民团,于17日改道向西走去川岩坝困牛山的大路,将全部围堵之敌引向困牛山。红军刚上困牛山就陷入敌军的三面重围之中,剩下的一面是悬崖绝壁。师长龙云率领200多名红军战士沿着陡峭的山崖,手抓藤条和灌木往下滑,顺着河谷成功突围。剩下的100多名红军战士留在困牛山上牵制敌人,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团长田海清英勇牺牲。敌人眼见强攻难以奏效,就故意押着许多当地老百姓走在最前面,红军怕误伤百姓,只能一步步地向后退。

100多名红军战士被敌人步步紧逼到了悬崖边上。前面是强敌和赤手空拳的百姓,后面是深不见底的河谷深渊,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红军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他们砸掉所有枪支,毅然纵身跳下山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幕悲壮的英雄壮举和满腔的爱民情怀。这100多名跳崖的勇士,大多数是江西籍红军战士,跳下山崖后,除极少一部分被树木挡住、被藤条缠住获救外,绝大多数英勇牺牲。当地群众被红军的爱民壮举深深感动,围攻的敌军也被他们的英勇壮举所震撼。敌军退走后,当地群众趁夜自发出来掩埋牺牲的红军烈士,寻找和救治受伤的红军,后来又护送伤愈的红军去寻找主力部队。

困牛山之战,从10月15日红18师52团在板桥与敌交战算起,红军前后与敌激战三昼夜,付出重大牺牲,粉碎了敌军24个团10余日的围追堵截,为红六军团主力顺利南撤二进甘溪赢得了有利时机。10月18日,红六军团在石阡县东南部的青阳向中央军委发报突出包围的消息;24日,与贺龙、关向应等率领的前来接应的红三军在贵州东北部印江县的木黄镇胜利会师。至此,红六军团顺利完成了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侦察、探路的先遣任务。为此,中央也特致电祝贺,并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向湘西挺进,开辟创立湘鄂川黔新苏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

困牛山之战是一次突围战,是一次为保存军团实力获取最后胜利的战斗。100多名红军战士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毅然集体跳崖的英雄壮举,诠释了红军的伟大,诠释了党的人民信念。这一壮举是红军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典范,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典范,是团结奋斗、坚韧不拔、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信仰勇于献身的典范。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诠释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鲜明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87年前,困牛山上那一曲用鲜血和生命演绎的英雄壮歌,那一个个陨落崖底的英魂中挺立的英勇不屈精神,在岁月长河中深情诉说着红军战士“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信仰与壮举。千秋功绩在,碑树人心中。这种为人民生命安危而舍生忘死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作者系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2021-08-07 刘焕性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689.html 1 从困牛山之战看伟大建党精神 10,6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