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春走石门子

贾胄

春天,山峦刚刚泛绿,浅绿、翠绿、葱绿渐次延伸,这是树叶被隐藏了一个冬天之后急切地向人们展示风姿的绝好时节。

去山里的路蜿蜒如蛇,曲曲弯弯地让你领略每一处风光,有意无意间望得见的都是风景。

我们的车子就这样穿行其间,好在如今的路面好,通往七星峰的路都是水泥路面,进山的速度也很快,前方山谷一片平畴的地方,呈现一个小村庄,名曰石门子村。

早晨升起的阳光还是那么新鲜,小山沟里笼罩在似刚刚散去的晨雾里,50多户的小屯儿静静地卧在这里。屯子里的负责人小孔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他带着我们向村南走去,一边走一边介绍,在交流之间,我在观察着这个小屯,可以说,在城里待久了,这里每处都是风景。望着眼前的大山,山脚下那一片片开垦过的农田被四周的树木围拢着,已经播种完的田垄整整齐齐通向远方。远方有一颗、几颗或几排树木刚刚冒出的新鲜绿叶,望去如南方水乡烟雨人家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行走于这样的意境里,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说话间,我们走到村南水塘边的水车前,这个水车仿南方水车而制,小孔说这是为了打造旅游景点,依水而立。望着这个木制的大轮转水车,我倒认为小屯还是打造原始之美更加诱人。说话间我们来到了一条自然小溪边,据说是从七星峰而来的小溪水,也是哈达密河的上游。小溪清澈见底,两边绿树紧依,拍下来就是一幅静美的油画。行走在这春天的石门子,就是走进了油画里,人在画中游、画随人移动。深山里的石门子是一幅幅画。

石门子村,是集贤县登七星峰的必经之地,是进七星峰景区的北大门,石门子有它的历史典故。屯子的小孔给我们介绍说,过去东边和西边的山边各有一道石门,石门子村名由此而来。急切地让他带我们去看看,先穿过小溪,走过两边林荫的小路,望着远山人家袅袅炊烟,横穿通往七星峰的水泥路,我们向东山攀登,山上柞林茂密。据说当年唐朝薛礼征东时,此地石门紧闭,薛礼用脚踢东门,手推西门而入,山东门有他登门的脚印,西门有他推门的手印。当地百姓说老人们都见过。我们攀山到东门,见到半山腰一堆乱石,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采矿,炸了这个石门,如今留下一堆堆乱石和这个传说。那么去西门看看,从东门去西门的路好走,平坦的水泥路,风景也不错,鸟儿穿过林中,小村红绿瓦墙镶嵌在山坳里,此刻天晴云白,蓝天下,白云间,远山村庄那种意境,犹如梦幻而生。这色彩让人变得清纯,如梦如幻,吸引人难以迈步,或曰“乐不思蜀”,陶醉于你,头脑里一片空白,醉倒于其中。

路过一座小桥,这是正规的进村之路。小桥溪水边有人垂钓,上走,又是一片水塘,水塘边立一小板房,又是一处风景。由水边北走就是西门,远看西门似牛头,小孔说是龙头,不管什么头,我问门呢?他说这就是门,只是被毁坏了。

说到石门子,村上人讲是薛礼开门,我又从资料上看过传说是二郎神开门。当年,王母娘娘派二郎神前来追赶七仙女,后来化作了现在的七星峰,二郎神砸门而入。这个石门子可不一般,四周的山和沟都有名,北边有个大锯匠沟,南有老道沟,西有胡小趟子沟,还有王吊盆沟,各路人马都曾经在这里留过足迹。可见这里早就有了人烟,这里有风景,有故事,大家应该来看看。

中午的阳光很足,农村叫这为晌午时分。我望着这连绵起伏的山峰,远方正在虚化、消失。隋唐时代到来,又是上古天庭的二郎神光顾,是梦幻,是故事。接踵向石门子而来,这故事被一队一队的游人包裹着。远古的小村庄,现代的美丽乡村,一段一段地变化。我们回到农家小院的饭桌上举起酒杯,为了多彩的山村,干杯!

(作者系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政协副主席)

2021-08-07 贾胄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695.html 1 春走石门子 10,6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