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丽
2019年,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出版力作《人生海海》,备受读者关注与欢迎,短短两年后的今天,《人生海海》已经发行200万册。日前,麦家《人生海海》200万册纪念分享会在北京举办,作者麦家与评论家李敬泽、知名眼科医生陶勇、媒体人司徒格子展开了一场真挚热烈的对谈分享,与现场读者一起再读《人生海海》,畅谈人生沉浮,分享各自“人生海海”的故事。
《人生海海》是麦家打磨5年、修改7稿的积淀之作,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写了人海里的孤独、逆境中的勇气,也写了与过往的和解,直面人生的波澜。“人生海海”是闽南语中的一个常用词,麦家用它为这部他与自我和解、重新出发的作品命名,不只是想说人生像海一样复杂多变,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更重要的是人生海海、起落沉浮,总归还是要好好活着。
《人生海海》出版两年来,对于麦家来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他的母亲走了。母亲出殡的那天,悲伤的场面令他想起小说中想象的场景,小说与生活在这一刻奇妙地汇合。在《人生海海》中,麦家几乎没有写母亲,母亲在他心里特别大、特别重,他不敢去触碰,自认没有重新塑造母亲的能力。但正是母亲以一生的忍辱负重替麦家称出了人世的斤两,人心的高贵与荒唐,以及岁月的波诡云谲。
“虽然我不能写母亲的小说,但母亲可以帮我写小说。我时时都在用母亲的眼光度量人物。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正在变成母亲,将命运开给她的账单悉数收下。”麦家诉说着母亲在他作品中的分量。母亲对人生岁月的承担、对人性善恶的理解,她的沧桑、苦难、善良,都慢慢渗到麦家笔下的人物身上。《人生海海》中的人物仿佛成了母亲的化身,林阿姨、上校的母亲、上校本人,他们向读者讲述岁月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命运的沉浮,这些都是母亲生命体验的写照。
麦家说,他对上校的感情,就是对母亲的感情。上校这个人物既有金的炽热,又有银的柔软,既高贵又苦难,既令人尊敬又让人同情。这种种品质都来自母亲,一生的苦难浇不灭善良和坚强,希望这份力量可以感染更多的读者。书中上校沉浮在人生和时代的海洋里,他的一生有过高峰也有过低谷,但不论在怎样的境遇下,他始终坚守着心中的大义,以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智慧活着。这种在苦难中穿行缠斗的“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是麦家所赞赏的。
李敬泽最喜欢书中的这样一句话: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文学作品是一种情感教育,教我们理解和承受人生的无常。愿意倾听别人故事的人,在碰到自己命运的颠沛时,可能会有更好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准备。”李敬泽谈到自己的阅读感受。
陶勇对《人生海海》也有深切的体会,他说“人生海海”这四个字“首先让我感觉到意外、无常,大海上随时会有风浪。”24年的医生生涯让他看到了太多“扛过来”的例子,他为“人生海海”赋予新的内涵:“人生海海,大海里的每一滴水虽然都微不足道,但都无比坚强。因为有大海的辽阔,可以抵御一切风浪。”陶勇用积极的目光去看待人生的转折:“命运确实是很神奇,就像《人生海海》这本书,到后半场会遇到自己的人生升华。”
司徒格子收集了很多人生沉下去再浮起来的故事,他说他最佩服的是从谷底爬起来见到朝阳的人。
8月初的北京,天气火热,正如同现场读者的热情。读者们在现场“毫不吝啬”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他们中有的人经历了不快乐的童年,有的人承受着亲情考验,有的人面临着工作、感情的挑战,等等。“我有一种‘相逢’的感觉。”麦家表示:“我曾说希望每个人看完《人生海海》后能摸到自己的心跳,读者们在分享故事时,我真的摸到了一种心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