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荣 周泽宇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是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需要政府、科研单位、民众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科学识别及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基础上,国家和民间资本形成合力,统筹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结论,近数十年间观测到的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中超过一半极可能是由人为增加的温室气体浓度和其他人为强迫共同造成的,且未来全球还将持续升温。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类型复杂,是全球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易遭受高温、暴雨、洪涝、台风等各种不同类型极端气候灾害或复合型灾害影响,且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正在不断上升。比如不久前河南的特大暴雨,降雨量刷新有记录以来多项历史极值,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级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以避免产生出来的直接和次生灾害。为此建议:
发挥企业和科研单位研究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对气候变化预测手段和防范灾害的设备设施等合作研发,联合培养人才,帮助加强国际前沿和薄弱学科建设。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协调海外研发组织、高端人才、创新服务机构与国内创新企业建设合作网络,共同开展国际、国内及各个区域的气候变化研究。
加强全民参与的体制机制建设。各省市区县政府要未雨绸缪、创新思路,聘请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民众给城市乡村找漏洞,对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预警,在灾难来临前就先解决将会发生问题,避免灾难来了措手不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作者侯惠荣系民建中央委员、北京朝阳区政协常委,周泽宇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