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政府管好“隔离栏” 市民树起“规则栏”

并无任何实际作用的绿化隔离带护栏 奚冬琪 毛立军 摄

并无任何实际作用的绿化隔离带护栏 奚冬琪 毛立军 摄

本报记者 奚冬琪

最近,记者发现,自己日常经过的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条街道绿化隔离带上,被安装了一排白色的护栏。但让人费解的是:该绿化隔离带分隔的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本已起到隔离作用的绿化带上再装护栏,不知是何用意。更何况这条路的非机动车道本就宽敞,行人完全没必要和车辆争道,这就更显得护栏安装多此一举。

隔离护栏主要包括警示、阻拦、隔离等功能,其本意是规范交通秩序,减少安全隐患,在有的道路上安装隔离栏很有必要。但有些护栏、隔离栏却被不少市民诟病。

这些隔离栏的设置真的科学、必要吗?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条道路上,公交车站的正对面就是地铁出入口,但近在咫尺的通路被一条绿化隔离带和隔离栏阻挡。要想到达地铁入口,乘客需行走至下一个红绿灯路口过马路并原路折返,行走距离超过500米。由于在该公交车站下车的乘客基本都是去乘坐地铁的,为了节省时间,不知道是谁将隔离栏扒开了一道口子,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就能看到大批行人穿过护栏、横穿机动车道的危险场面。“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只要给隔离带开一个小的人行道缺口,再安装一个红绿灯就可以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人管。”经常在这里换乘地铁的高女士告诉记者,这样的隔离栏非但不能保障行人安全,反而会带来更多安全隐患。

而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条街道上,不宽的马路两边施划了停车线停满了车辆,路中间又放置了隔离栏,让道路显得很局促,让记者匪夷所思的是,道路一旁的街心绿地公园,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在里面活动锻炼,却也被高高的围栏挡住,让人感到很是压抑。

除了设置不合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一些损坏、破旧且长期得不到修理的护栏还影响了城市的“颜值”。记者发现,在一些树木繁茂、植被普遍高达1米以上的绿化带花圃中,绿色护栏时隐时现,而这些被设置在植被内的护栏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反而像被弃置其中的废铁。还有一些隔离护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歪斜、破损、变形,且长时间放置无人管理,一旦有行人或车辆触碰,也容易造成危险。

护栏拆除后,管理要跟上

隔离护栏的设置有历史原因,“硬隔离”简单直接,便于管理。但后果就是护栏越来越多、越来越乱。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简单、粗暴的“硬隔离”已经不再适用于所有路段。甚至有市民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城市的文明素质高了,护栏就应该低下来、少下来。

对此,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以北京市为例,有统计显示,北京市城市道路隔离护栏总量曾达到2500多公里,不仅侵占了道路的宽度,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也伤害了街区风貌。为此,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先进治理理念的基础上,会同交管、园林以及各区政府,采取“减”的措施。从2019年起,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城市道路及公共空间隔离护栏优化撤除工作方案》,北京各区陆续拆除隔离护栏,提升出行环境的亲和度。截至2010年1月,已撤除各类护栏1370公里,占比54%,并为此新增禁停黄线、机非分道白实线等交通标线1300多公里。市民普遍反映,护栏撤除以后的街道变宽敞了,空间也通透了,景观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但随着隔离护栏的拆除,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行人横穿马路、机动车违停等交通乱象又回来了。有网友曾通过“人民网地方政府留言板”反映北京中关村西区护栏拆除后的交通乱象。这位网友称,自从路上没了护栏,每天早晚高峰行人、自行车、电动车横穿马路,几次险些发生交通事故。还有一些曾经整治好的路段,在拆除护栏后,交通秩序尤其是乱停车问题出现了反弹。为此,一些隔离护栏又不得不被重新竖起。

在记者看来,对城市道路上的隔离护栏进行优化拆除,是城市管理理念上的进步,非常值得肯定。但同时,也给城市交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据了解,北京市自2019年开始拆除隔离护栏以来,交管部门采取了施划交通标线、增设非现场执法设备、加强巡查执法频次等措施。有些地区为了配合隔离护栏拆除,还安装了路侧违停探头、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等项目。可见,要想满足精细化治理的新要求,加大执法力度、科技化投入已成为新时期交通管理增效的必然选择。

面对一些不合理的、悄悄架起来的隔离护栏,交管部门仍需排查治理。而规范有序的出行环境,也不能只靠政府管,还需要每个交通参与者都管住自己。护栏没了,不代表就可以乱穿马路、乱停乱行。城市交通文明从来都不是用护栏围出来的,而是要靠每个人心中的“规则栏杆”。

2021-08-30 奚冬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1866.html 1 政府管好“隔离栏” 市民树起“规则栏” 11,8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