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诗风奇折险拗,书法纵横奇倔。这样的文化大家掌控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更肩负着家族气质的绵延,为此他写下黄氏家训《家诫》。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治家智慧呢?
黄庭坚与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家”;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终宋一代,修水双井黄氏文风极盛,世代子孙有文名可考者逾百人,中进士者近50位,时人盛赞黄家“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黄庭坚幼入芝台书院、樱桃洞书院学习诗文、经史,聪慧过人,书读数遍即能成诵。他经常与“诸父昆弟相与题咏”,才思、学业进步极快,舅父李常称赞他求学功夫“一日千里”。可以说,诗书传家的良好家风,对黄庭坚影响很大,在这样一个文风极盛的书香世家,黄庭坚养成了广泛的爱好和特长,使他最终在诗词、书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黄庭坚在教子上,一方面继承黄氏家族重视诗书的家风,教育子弟继承读书的传统,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另一方面,他非常重视家族内部的和睦团结,认为家族成员如果能够敦睦相处,相互体谅,必定能子孙荣昌、世继无穷,《家诫》一文,正是在这一方面的体现。
《家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这篇家训用现代的话语解释就是——
我从小读书学习到现在,已经40年了。这期间耳闻目睹那些豪门大族、高官厚禄之家,金玉满屋,富甲一方。不几年再经过这里,只见田地废弃荒芜,无人耕种;仓库空虚,没法供给粮食。再过几年又看到,有的人身陷牢房,在公堂上受到审讯;有的人肩挑担子,在道路上疲惫行走。我问他们说:“你们家从前繁衍盛大,为什么这么迅速就变得如此贫贱了呢?”有的回答我说:“哎呀!我家高祖发家于忧劳勤勉,当时才几口人,叔父长兄慈爱善良,弟弟侄儿恭敬顺从,做儿子的对他的母亲说:‘不要为小事去无端争执,不要因小事而结为仇敌。’这样使得叔辈兄长们和睦相处。做丈夫的对他的妻子说:‘不要有相互猜忌的心事,不要把利益有无放在心上。’这样使得弟弟侄儿能和睦相处,在家共用一种器皿而饮酒,共在一间屋里而宴乐,钱财放在同一个仓库,粮食放在同一个仓廪。天寒穿同样布料的衣服,外出坐的车也没有两样,晚辈以礼义恪守孝道,长辈以谦和施予仁爱。大家虽然各有其母,但就像一母所生;大家虽有许多子女,但待之如一人的子女,不分你我,不嫌多少,没有私欲,没有浪费的钱财。仓库衣箱大家一起监督而收藏,金钱玉帛大家共同劳动而储积。所以公私皆治,富贵倍增。等到我们家子孙繁衍旺盛,兄嫂弟媳众多时,家里言语猜忌越来越多,你我内心想法多有不同,礼节道义消失衰败,也听不到读书声了。个个人面兽心,大家庭四分五裂,各自躲在家里开小灶,见到有智识的就硬说是本家同宗。父亲因没有规劝自己的儿子而陷入无法讲究仁义的困境,个个都胸无大志,而且失误贻害越来越多,以至于各自孤立,灾难到来时不能相互支持扶救,这就是我们快速地变成目前这种困苦境地的原因。”我听了这些话,流泪说道:“因为没有整治好家政,所以最终落到这种可怕的地步!可以记下他们的教训来作为我们家族的借鉴啊。”
《家诫》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第一,相处和睦、关系融洽是家族兴盛的根源所在。
在这篇写给儿子黄相的家训中,黄庭坚从自身的所见所闻讲起,娓娓道来,生动翔实,并且从远近古今、引经据典,以具体事例说明家族兴衰的根源,在于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和睦相处。家庭由盛到衰的原因,皆是由成员之间的不和睦造成的,他还借落败之人道出各种缘由。这些破败的家族开始时也是勤勤恳恳、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夫妻无猜,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共同进退。但是到了后来,“子孙蕃息,妯娌众多”,猜忌之心渐起,斤斤计较之事不绝,遂使“人面狼心,星分瓜剖……至于危坐孤立,贻害不相维持,此其所以速于苦也!”
第二,家和则兴、不和则败,是千古不变的治家至理。
黄庭坚以他几十年的所见所闻,反复向儿孙们说明一个道理:“家之不齐,遂至如是之甚也。”家和则兴、不和则败,正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家和则“官私皆治,富贵两崇”,慈孝之盛,外侮不能欺,甚至是绿林大盗也相约无犯义门之家;而不和则子弟在内钩心斗角、相互倾轧,在外患难则不能守望相助,这样衰亡也就随之而来。
第三,以诚相待、宽容大度,是成员相处的首先条件。
对于如何使家庭和睦这个问题,黄庭坚给儿子们传授了自己的经验。他认为,家族成员相处首先就要以诚相待、宽容大度,“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也就是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要以家庭的大局为重。黄庭坚还特别强调了妯娌之间的和睦相处。妇人有时心眼太小,容易搬弄是非,为夫者一定要辨明是非,心胸开阔,不可挑起家庭矛盾。
第四,自我修养、自觉意识,是家庭和睦的坚实基础。
黄庭坚还把家庭的和睦建立在自我修养的基础上,所以他特别强调家庭成员的自觉意识。他告诫家人“人生饱暖之外,骨肉交欢而已”,子孙们都曾经是骨肉同胞,共同成长起来的少年玩伴,这份情谊是非常重要的,血缘关系是打不断的,子孙们应该以此为机,维护好家庭的团结和睦。
黄庭坚在给子弟的书信中曾经指出:“吾侪所以衣冠而仕宦者,岂自今日哉。自高曾以来积累,偶然冲和之气。”这个“冲和之气”正是祖辈遗留下来的家风、家学。可以说其高祖、曾祖以来的家族和睦之风、重视诗书的文风,是黄氏世代人才辈出的重要因素。所以,黄庭坚希望后辈们继承祖辈的风范,使“子孙荣昌,世继无穷之美”。
家庭和睦一直是古人非常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聚族而居、数世同堂的情况下,成员众多,家庭纠纷就会不断。因此古人提倡家庭和睦的事例很多。像黄庭坚这样教育子孙,列举实例、详细剖析、耐心教导殊属可贵,其《家诫》一文堪称这类家教的典型,在古代影响很大。时至今日,虽然家庭规模日益缩小,但和睦仍是家庭幸福的必要条件,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这就是黄庭坚的《家诫》带给我们的治家智慧。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主要思想解读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