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钟秉林:

教师供给总量充足 结构失衡

本报记者 张惠娟

2021年9月5日,由民进中央主办的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2021·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会上,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作了题为《迎接新挑战,创新教师教育》的主旨发言。钟秉林表示,新发展背景下,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是构建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新时代,教师教育迎来新挑战

谈及教育发展,钟秉林给出这样一组数据: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5.2%,义务教育巩固率95.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6%,基本实现了全面普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一方面老百姓迫切需要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要上好学校;而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满足不了老百姓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钟秉林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区块链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领域在拓宽、速度在加快,导致了人类知识传递方式的转变,传统学习过程遭到颠覆,也导致了学校教师角色转型和师生关系的变化。

“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好每所学校。”钟秉林坦陈,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学校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都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在短时间内简单地堆砌出来,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钟秉林还指出,随着改革深化,教育领域内部和外部的关联度增加,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而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利益相关群体增多、诉求多元,也使得教育决策和改革举措实施更为艰难。要化解主要矛盾,应对教育的新挑战,需要将教育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就是精良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钟秉林看来,师范大学、高师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为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输送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抓好学校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培养也面临重大挑战:既要更加重视未来教师的家国情怀、职业理想的养成,又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及学科交叉、知识融合、课程整合的能力,还要增强其多元文化理解和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在谈及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时,钟秉林指出,当前教师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目前教师市场角度而言,供给大于需求;而且师范专业毕业并不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教师供给总量充足,但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比如高中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以及部分学科教师资源短缺,而且区域分布差异很大。”钟秉林强调,在重视教师职前培养的同时,还要关注新的挑战,加强教师职后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钟秉林表示,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出现了一些与国际教师教育相一致的发展趋势。表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教师培养大学化;二是教师来源多元化;三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四是教师职业专业化。他认为,面对新变化,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师范大学、高师院校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

“我们培养的未来教师需要是探究型、研究型的教师。”在钟秉林看来,教师培养的学科基础必须要加强综合,在学科综合和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强化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的特色。要加强学科和专业的一体化建设,为教师培养提供知识基础和体系支撑。

应对挑战,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

谈及教师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钟秉林表示,首先要构建开放型的教师教育体系。“‘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支持高师院校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同时鼓励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鼓励高水平工科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教师培养。”钟秉林认为,师范院校应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与兄弟院校的竞争合作中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钟秉林呼吁,要构建公平竞争、和谐宽容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生态,包括观念更新、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以及经费扶持等,扎实推进教师教育的发展。

第二,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要调整优化教师培养规格、方案、课程体系,加强相关师范专业改革和建设,更加重视未来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师德师风、综合素质养成,以及教学技能等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师培养路径和课程体系构建上,如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教师养成是融合还是剥离,国内外都有成功实践,要结合实际进行多样化探索。

同时,钟秉林指出还要完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及化阶段的教育评价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多元参与;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不断提高评价的专业化水平。”钟秉林说。

钟秉林建议要针对问题,坚持破立并举、统筹兼顾的改革。一是强调专业素养与师德素养的综合性评价,尤其注重对教师师德素养的评价;二是将人才培养放在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地位,将教书育人、崇教爱生作为高校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三是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四是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适应新兴信息技术发展,从评价教师知识传授结果转向评价教师作为大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者和指导者的工作成效。“总之,要加强评价的系统性,抓住教育评价的核心要素来构建教育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钟秉林说。

2021-09-08 张惠娟 钟秉林: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366.html 1 教师供给总量充足 结构失衡 12,3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