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声·港澳侨

“小圈突围”改革 为国家发展探新路

施维雄

9月5日、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两个重磅文件,支持粤港澳三地打造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理顺制度衔接的创新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家建设持续发挥成果培育、经验积累、推广探索的高质量发展作用。

此时此刻,香港特区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自己又能收获什么?本人认为,香港特区在“软件”类服务充当好“超级协调员”,在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发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支持的务实作用,必将让国家、大湾区以及香港自身同步收获丰厚的经济和民生成果。

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香港特区拥有多所基础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长期积累着开放和国际化视野;同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制造业较为空心化、缺乏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等问题也困扰着香港科创实践的进一步开展。对此,香港要开拓科创“优质服务”,建议以自身基础科研和视野开阔的强项,与内地科创机构众多、应用科研较强、成果转化较快、产业门类齐全等互补式优势实施“握手”融合,促进人才、设备、资源、科创资金等在香港、内地以及海外之间自如地流动,发挥出“1+1>N”的化学反应。

又例如,在金融、知识产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领域,香港同样具有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能力。目前,大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澳门正在开展“全面制度规则衔接”试验。在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的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诸如离岸人民币结算、国际资产管理、涉外涉企风险管理、知识产权国际化、国际商务仲裁等方面,香港都具有优势,建议香港抓住“全面制度规则衔接”机遇,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各类资源“活水”。

同时,打造维护国家利益、经济利益的国际化知识产权和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让大中型企业及小微企业各得其所,让中国传统文化及岭南文化通过新颖且中外共通的表达方式,实现更广、更远、更有效的传播。

《前海方案》和《横琴方案》出台,两地范围进一步扩充,各类政策措施朝着“全面制度规则衔接”的目标实现进一步改革。机遇如此丰厚,让人对粤港澳三地的未来充满期待。

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各个标杆要携手探索优势互补,真正实现差异突围,才能更有力地支持大湾区建设。差异化发展不是“我做这个,你不能做”,而是“你做这个,我帮你”以及“我做这个,你也帮我”。强调合作,方能优势互补,进而在各个方面实现“1+1>N”的高质量发展效果。更进一步地说,各地互相帮忙,互相扶持,进一步做强自己的优势项目,才能更好地服务大湾区和国家,并且把经验推广至整个大湾区,乃至全国条件成熟的更多地区。

我建议,围绕优势互补及差异化发展,可通过“小圈突围”改革去实现制度衔接,破解现存壁垒。

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例,这是由广东、香港两地实现真正共同管理的园区。正因为园区面积相对有限,更利于探索和发扬“一国两制”“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鲜明特点,探索“独立闭环”的构筑,探索“不分深港”的实践状态,探索让人才、科研资源、金融、资本更自如流动的协同机制。

跟整个大湾区的面积、人口、资源禀赋比较,前海、横琴是个“小圈”,位于福田区和香港北部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面积更小的“小圈”。放到整个大湾区有实施难度的问题,通过“画圈”去设定效果和风险可控的园区或平台,“放手”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探索“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内部的标准有效衔接,必将有利经济、有利民生、有效融合。“小圈”经验一旦成熟,就能推广到整个大湾区以及更广阔的全国各地。

这就是解放思想,体现了守正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

2021-09-09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421.html 1 “小圈突围”改革 为国家发展探新路 12,42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