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王树理
刚刚做实的果子,总不如开在枝头的鲜花耀眼、耐看。但是,度过了生命的酸涩期,果实便逐步变大、变红、变甜。赞美鲜花的人们,便开始赞美硕果了。因为他们闻到了果实的醇香,咀嚼到了甜蜜,嗅觉味觉把他们从对花的赞美升华到了对一株大树的膜拜与礼赞。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最近几部电视连续剧里看到的革命历史文物、已故革命先烈、英模人物被原汁原味搬上屏幕的镜头与故事细节。由于这些文物和英烈,早就在普通民众心目中耳熟能详,因此观众就会产生特别亲切的感受与认同。
比如,在电视连续剧《大决战》淮海战役的戏份里,山东民工推着小车支前的队伍里,人们突然看到了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身影,而且自始至终都保留了他在这支支前队伍里应有的故事。这既是历史的真实,又是电视剧作者和导演深入挖掘创作素材的匠心体现。当年,穆青等同志写作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时,只着重表现焦裕禄县委书记的身份,没有涉及他青年时期的经历。但在焦裕禄的家乡,他在淮海战役时支前的事,早已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次拍电视连续剧,把焦裕禄同志支前的事迹写进去,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优秀县委书记的精神成长的赓续过程,弥补了当年穆青等同志在采写《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时未能全豹的遗憾,更为我们正确理解“焦裕禄为什么能成为焦裕禄”起到了精神溯源的作用,找到了焦裕禄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献身革命事业更加充分的依据。焦裕禄同志参加淮海战役支前之前,正在我的故乡山东省商河县龙桑寺参加省里抽调的土改工作队,一些仍然健在的老党员和老百姓看了《大决战》中的这个细节之后,都纷纷为青年时期的焦裕禄入戏电视剧所产生的效果点赞。他们说,这才真实,更符合历史的实际。
同样发挥出催人奋进作用的,还有革命文物被从珍藏的馆舍里请出来走进荧屏的创举。
电视剧《觉醒年代》除了在“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等地取景之外,许多珍藏在展览馆、博物馆里的文物以及与这些文物相关的人物和故事也出现在电视剧里。比如剧中的一些文件、图片、手稿、信件、先烈的遗物,都取自于上海一大会址展览馆、嘉兴党史博物馆。《大决战》中塔山阻击战胜利之后欢呼胜利的那几面旗帜,几乎都是参战部队获得的实物的复制品。作为曾在军事博物馆看到过的实物和当兵之后受到的教育的我,发自内心感到荣耀和自豪。《跨过鸭绿江》中不仅有大量被珍藏的文物入戏,更有对毛岸英、杨根思、张积慧等一大批英雄人物的事迹再现。这让些早已家喻户晓的英雄,再次有根有据地复活在人们的脑海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英模人物和革命文物,很大程度是被摆放在博物馆、档案馆里,如今把这些生动的教材搬上屏幕,让广大观众不仅耳目一新,而且有一种“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又回来了的感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个世纪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天换地方的建设,巨大的成就已经使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成为伟大的东方强国。在这个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奇迹,也留下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人物、文物、故事,这些革命遗产是我们强身壮体和引导教育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把这些元素经过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搬上银幕,写进小说,把这些故事讲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瑰宝。我们已有和既成的这些矿藏,就会像已经完成授粉的花蕾,结出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且香甜可口的果实。